
屋棟高大隆起。《易·大過》:“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孔穎達 疏:“猶若所居屋棟隆起,下必不橈。”後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麟跱清朝,委虵自公,棟隆千裡,庶績艾康。”《文選·盧谌<贈劉琨>詩》:“上弘棟隆,下塞民望。” 李周翰 注:“ 琨 能興復 晉 室,上大夫國家梁棟,下滿萬人之望也。”《周書·晉蕩公護傳》:“體道居貞,含和誕德,地居戚右,才表棟隆。”
棟隆(dòng lóng)
一、本義解析
“棟隆”為漢語合成詞,由“棟”與“隆”構成:
合義:原指房屋正梁高大而穩固,後比喻人肩負重任或德才卓絕,能擔當大任。
二、比喻義與典籍例證
象征中堅力量
《周易·大過卦》九四爻辭:“棟隆之吉,不撓乎下也。”
喻指德高望重者
《三國志·吳書·張纮傳》裴松之注引《吳書》:“秣陵之都,實有棟隆之幹,足下當勉建方略。”
三、詞源演變與用法
四、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紙質文獻為準,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證。)
“棟隆”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棟隆”字面指房屋的棟梁(即主梁)高大隆起,形容建築結構堅固穩定。其中“棟”指支撐屋頂的核心橫梁,“隆”意為高大或隆起。
承擔重任
源自《周易·大過》的“棟隆之吉,不桡乎下也”,比喻事物基礎牢固,能夠承受壓力,後多用于形容堪當大任的人或組織。
穩固可靠
在日常生活語境中,可形容人的能力紮實、團隊合作穩固,或事物根基深厚。
姓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棟”象征脊梁與擔當,“隆”寓意興盛尊崇,組合表示才華橫溢、志向堅定。
《周易》是最早記載該詞的典籍,東漢經學家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注釋:“屋棟隆起則下不撓曲”,進一步強調其“根基穩固”的核心意象。
如需完整文獻出處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周易》《文選》等古籍,或訪問查字典、漢典等線上詞典。
百讀不厭白舫寶山鞭責參告蠶館草薙禽獮晨衣黐膠赤鳥夾日楚醅邨塾麤用誕诳登格鵝管冰耳治飛花令扶寸貢納工業配置構亂谷子恨惋患禍環行化平虎頭公疆候箭室介鳥戒條警夜鐘絶域累牍連篇練簡菱芰豅谼衲客槃結偏差輕眉三才箭三起上時上種眚期石耳世外人豎溝洮靧蜩鼹圖法外貨畏區委綴無漏翔鴻諧柔西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