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胞波的意思、胞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胞波的解釋

[compatriots;relatives] 親戚,緬甸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親切稱呼。由緬語音譯而來,原義為同胞。是對中國人的親切稱呼

詳細解釋

緬語同胞、親戚之意。 緬甸 人民慣以此語稱呼 中國 人民,以表示親切。因稱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為胞波情誼。 陳毅 《贈緬甸友人》詩:“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 顧子欣 《無論我們到哪裡》詩:“把胞波情誼世代相繼,像 高黎貢山 青峰不老,像 伊洛瓦底江 流水長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胞波”是一個源自緬甸語的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緬語音譯:
    “胞波”由緬語音譯而來,原意為“同胞兄弟”或“親戚”,是緬甸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專屬稱呼,表達親密無間的情感。

  2. 文化淵源:
    根據緬甸神話傳說,太陽神的後裔與龍公主誕下三枚蛋:一枚漂到中國化為皇後,一枚成為緬甸王朝的始祖,另一枚演變為緬甸寶石之國。因此,中緬兩國人民被認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形成了“胞波情誼”的文化基礎。


二、使用場景與外交意義

  1. 日常與外交語境:

    • 在民間,緬甸人常用“胞波”稱呼中國人,如“胞波友誼”(形容兩國人民的情誼)。
    • 在外交層面,該詞多次被中緬領導人引用。例如,周恩來總理在1956年與緬甸領導人共同倡導“胞波友誼”;***主席2020年訪緬時也強調這一傳統。
  2. 文學與媒體:
    陳毅元帥的詩句“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等作品,進一步将這一詞彙融入兩國文化交流中。


三、延伸含義

“胞波”不僅指血緣或文化上的聯繫,更象征中緬在曆史、地緣、經濟等領域的緊密合作。例如,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和邊境貿易均以“胞波情誼”為合作基石。

“胞波”是兼具文化象征與現實意義的情感紐帶,承載了中緬兩國從神話到現實的深厚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胞波》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親兄弟之間親密無間、深厚的感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月”部,右邊是“包”部。總共有10個筆畫,其中“月”部有4個筆畫,而“包”部有6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形容兄弟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彼此互相依靠和支持。在現代中文中,這個詞被廣泛使用,并且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含義。 《胞波》也有對應的繁體字,它的寫法是「胞波」。雖然繁體字的形狀和結構有所變化,但含義和拼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胞波」的形狀和現代漢字相比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草書化或篆刻化,但意義和發音是一緻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胞波》的例句:他們倆是胞波兄弟,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互相支持和鼓勵。 與《胞波》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胞親、兄弟胞、胞兄、胞弟等。這些詞語都描述了親兄弟之間關系緊密、情感深厚的特點。 沒有一個直接的反義詞與《胞波》相對應,因為它描述的是深厚的兄弟情感,沒有明确的相反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