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龍工衣的省稱。《史記·五帝本紀》“後 瞽叟 又使 舜 穿井” 張守節 正義引《通史》:“ 舜 穿井,又告二女。二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 瞽叟 與 象 下土實井, 舜 從他井出去也。”
(2).龍官。《文苑英華》卷三五一引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鳥變龍工,鳳書雲紀。”參見“ 龍官 ”。
(3). 龍陽君 之功。謂内媚之功。《宋書·後妃傳·孝武文穆皇後》:“ 王偃 無 仲都 之質,而倮露於北階; 何瑀 闕龍工之姿,而投軀於深井。”參閱《戰國策·魏策四》。
(4).龍戶,船工。 宋 姜夔 《越九歌·越王越調》詞:“洪濤卷地龍工呼,函堅操剡何睢盱,彼茁竹箭楊梅朱。”
"龍工"的漢語詞典釋義
"龍工"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代"龍官"或"龍星": 此義項源于中國古代天文星象學說與職官制度的結合。在先秦典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後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後世學者如杜預在注釋中指出,這裡的"龍"即指水官(或稱"龍官")。古人觀測天象,将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想象為龍形,稱為"蒼龍",其運行規律與季節、農時密切相關。因此,"龍工"有時也用以指代"龍星"及其所象征的司水、主時的職能。 《漢語大詞典》亦收錄此義項,釋義為"龍官。指水官"。
指"龍的工作"或"龍所成就的功業"(多用于神話傳說): 此義項多見于古代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尤其與治水相關。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記·夏本紀》及《楚辭·天問》王逸注等文獻,講述大禹治水時,有神龍(一說為應龍)以尾畫地,開鑿河道,導引洪水入海,立下大功。因此,"龍工"可指龍所完成的這項協助大禹治理洪水的偉大功業。 《淮南子·墬形訓》中也有"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昆侖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 龍工于此"的記載(高誘注:龍工,龍所治也),雖具體所指略有差異,但均體現了龍在神話中參與重要創世或治世活動的意象。後世也常以此典比喻非凡的功績或巨大的貢獻。
引用參考來源:
“龍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個義項:
龍工衣的省稱
指傳說中舜所穿的龍紋衣物。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在躲避父親瞽叟迫害時,曾穿龍工衣從井中脫險。這一解釋多見于古代神話故事,強調衣物的神異性。
龍官
與古代官職相關,可能指代與龍圖騰或帝王象征有關的職位。南朝梁簡文帝《七勵》中“鳥變龍工,鳳書雲紀”即用此意,暗含祥瑞與權力關聯。
龍陽君之功(内媚之功)
源自戰國時期魏國男寵龍陽君的典故,指代以柔媚手段取悅他人的能力。《宋書·後妃傳》中“何瑀闕龍工之姿”即批評缺乏内媚之态。
龍戶、船工
古代對船工的别稱,可能與南方水域以龍為圖騰的族群有關。現代語境中,“龍工”也作為專有名詞出現,如“九龍工業學校”。
注意: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獲取更詳細考據。
百全計匾額彪形大漢鼻龍逋遷殘角草莽敞篷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傳杯弄盞楚弓淳好寸步不讓達幹膽小管炎吊贈東三西四閨房谷水橫蟲鶴寝懷山黃疸火焱家闾江腹燋慮吉吊诘曉進禍劇情栲栳圈枯木再生兩面幹部吏部眠冒禁耐磨蓬茨譜牒騎縫印清願仁謹燒鍊勢如破竹屬草俗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踢透童戀投隙抵罅推劾相假埳井之蛙現身先師小還小名[兒]曉霞妝撷摘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