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帶的意思、錦帶的詳細解釋
錦帶的解釋
(1).錦制的帶子。《禮記·玉藻》:“居士錦帶,弟子縞帶。” 孔穎達 疏:“錦帶者,以錦為帶。” 前蜀 薛昭蘊 《浣溪沙》詞:“鈿匣菱花錦帶垂,靜臨蘭檻卸頭時。” 明 何景明 《七述》:“綴以錦帶,懸以吳鈎。”
(2).即莼菜。 唐 杜甫 《江閣卧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禦》詩:“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錦帶,即蓴絲。《本草》作蒓,或謂之錦帶,生 湖南 者最美。”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莼》:“《詩》雲:‘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諱其名,謂之錦帶。”
(3).花名。又名海仙花。 宋 王禹偁 《海仙花》詩之三:“錦帶為名卑且俗,為君呼作海仙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事志》:“ 胊山 有花類海棠而枝長,花尤密,惜其不香無子。既開,繁麗裊嫋,如曳錦帶,故 淮南 人以錦帶目之。 王元之 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詞語分解
- 錦的解釋 錦 (錦) ǐ 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旗。錦屏。錦标。錦繡(精美鮮豔的紡織品,喻美麗或美好,如“錦錦山河”、“錦錦前程)”。錦上添花。 鮮明美麗:錦霞。錦緞。錦箋。錦雞(鳥,形狀和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
- 帶的解釋 帶 (帶) à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帶子。皮帶。領帶。一衣帶水。 像帶子的長條物:帶鋼。帶魚。聲帶。 車輪胎:車帶。外帶。 區域:地帶。溫帶。 佩戴,披挂:帶孝。帶劍。 隨身拿着:攜帶。帶挈。
專業解析
"錦帶"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明确的字面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可從以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用錦緞制成的帶子或飾帶。其中:
- "錦" 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質地精美、色彩絢麗,象征華貴(《漢語大詞典》)。
- "帶" 指條狀物,用于束紮、裝飾或标識(《現代漢語詞典》)。
二、具體用途與分類
-
服飾裝飾:
- 古代用作束衣的腰帶、衣袍的鑲邊或女性的發帶、披帛,彰顯身份與美感。如杜甫《麗人行》中描繪貴族女子"珠壓腰衱穩稱身"(衱指衣帶),雖未直言"錦帶",但華服裝飾包含此類元素。
- 現代也指用于服裝、禮品包裝的錦緞材質裝飾帶。
-
器物裝飾:
- 用于裝飾寶劍、樂器、屏風、匣盒等物品的絲帶,常帶有流蘇。唐代"平脫"工藝(如平脫漆器)常以金、銀片鑲嵌于器物表面,并用錦帶輔助裝飾。
-
禮儀與身份象征:
- 古代官服或禮服中,不同顔色、紋樣的錦帶可能象征不同品級或場合(《辭海》)。
- 作為賞賜之物或信物,如"賜錦帶"以示恩榮。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作為華美、富貴、春日或女性柔美的象征:
- 喻指花枝: 因錦帶色彩斑斓,常被用來比喻繁花似錦的植物。如北宋王禹偁詩《錦帶花》:"錦帶為名卑且俗,為君呼作海仙花",即以"錦帶"命名花卉。
- 烘托意境: 如"花枝如錦帶,春色滿皇州"等詩句,用"錦帶"營造富麗堂皇的春日景象(《全唐詩》意象分析)。
四、植物别名
特指一種觀賞植物"錦帶花"(學名:Weigela florida),因其枝條修長、花開繁密似錦帶而得名(《中國植物志》)。
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全唐詩》及相關文學研究
- 《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錦帶”一詞在中文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錦制的帶子(服飾/裝飾)
指用錦緞等華美絲織品制成的帶子,常用于古代服飾或裝飾。例如:
- 《禮記·玉藻》記載“居士錦帶,弟子縞帶”,說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材質的腰帶。
- 唐代鮑照詩句“骢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鈎”描繪了錦帶作為佩飾的用法。
二、莼菜的别稱(植物)
特指水生植物莼菜,常見于詩詞中。例如:
- 杜甫《江閣卧病走筆》中“香聞錦帶羹”,即以“錦帶”代指莼菜羹。
三、海仙花的别名(花卉)
指一種觀賞植物,學名Weigela florida,又稱“五色海棠”。其特點為:
- 花色豐富,常見粉、紅、白等漸變色彩;
- 宋代王禹偁等文人曾提及,現代多用于園林綠化。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錦帶”更多指花卉或裝飾性絲帶,而“莼菜”的别稱使用較少。若涉及古文閱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鼻官博掩朝種暮獲丑汙闖過當子倒好點心滌雅多敢房生返辔收帆發顔負羁妻高步雲衢觀照貴妃粉哈敦還睇甲首節根階爵進黜旌門糾核卷土來刻翠裁紅墾種口腕枯樹生花兩屬爐鞴邁人毛姬命金明眼漢秘戲目鏡抛射偏諸婆留破崖絶角譴逐奇傑清淡山缫審刑院食齊摔喪溲面滕屠鄭酤同謀銅松投産脫桃嬰兒圖式哇哩哇啦顯露頭角狎恰下情陪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