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带的意思、锦带的详细解释
锦带的解释
(1).锦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锦带者,以锦为带。”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 明 何景明 《七述》:“缀以锦带,悬以吴钩。”
(2).即莼菜。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锦带,即蓴丝。《本草》作蒓,或谓之锦带,生 湖南 者最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
(3).花名。又名海仙花。 宋 王禹偁 《海仙花》诗之三:“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胊山 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 淮南 人以锦带目之。 王元之 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词语分解
- 锦的解释 锦 (錦) ǐ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 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
- 带的解释 带 (帶) à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带子。皮带。领带。一衣带水。 像带子的长条物:带钢。带鱼。声带。 车轮胎:车带。外带。 区域:地带。温带。 佩戴,披挂:带孝。带剑。 随身拿着:携带。带挈。
专业解析
"锦带"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字面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用锦缎制成的带子或饰带。其中:
- "锦" 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质地精美、色彩绚丽,象征华贵(《汉语大词典》)。
- "带" 指条状物,用于束扎、装饰或标识(《现代汉语词典》)。
二、具体用途与分类
-
服饰装饰:
- 古代用作束衣的腰带、衣袍的镶边或女性的发带、披帛,彰显身份与美感。如杜甫《丽人行》中描绘贵族女子"珠压腰衱稳称身"(衱指衣带),虽未直言"锦带",但华服装饰包含此类元素。
- 现代也指用于服装、礼品包装的锦缎材质装饰带。
-
器物装饰:
- 用于装饰宝剑、乐器、屏风、匣盒等物品的丝带,常带有流苏。唐代"平脱"工艺(如平脱漆器)常以金、银片镶嵌于器物表面,并用锦带辅助装饰。
-
礼仪与身份象征:
- 古代官服或礼服中,不同颜色、纹样的锦带可能象征不同品级或场合(《辞海》)。
- 作为赏赐之物或信物,如"赐锦带"以示恩荣。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作为华美、富贵、春日或女性柔美的象征:
- 喻指花枝: 因锦带色彩斑斓,常被用来比喻繁花似锦的植物。如北宋王禹偁诗《锦带花》:"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即以"锦带"命名花卉。
- 烘托意境: 如"花枝如锦带,春色满皇州"等诗句,用"锦带"营造富丽堂皇的春日景象(《全唐诗》意象分析)。
四、植物别名
特指一种观赏植物"锦带花"(学名:Weigela florida),因其枝条修长、花开繁密似锦带而得名(《中国植物志》)。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全唐诗》及相关文学研究
- 《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锦带”一词在中文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锦制的带子(服饰/装饰)
指用锦缎等华美丝织品制成的带子,常用于古代服饰或装饰。例如:
- 《礼记·玉藻》记载“居士锦带,弟子縞带”,说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材质的腰带。
- 唐代鲍照诗句“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描绘了锦带作为佩饰的用法。
二、莼菜的别称(植物)
特指水生植物莼菜,常见于诗词中。例如:
- 杜甫《江阁卧病走笔》中“香闻锦带羹”,即以“锦带”代指莼菜羹。
三、海仙花的别名(花卉)
指一种观赏植物,学名Weigela florida,又称“五色海棠”。其特点为:
- 花色丰富,常见粉、红、白等渐变色彩;
- 宋代王禹偁等文人曾提及,现代多用于园林绿化。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锦带”更多指花卉或装饰性丝带,而“莼菜”的别称使用较少。若涉及古文阅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昧帮虎吃食不更不见不中用才操电势典坐董事杜黜忿不顾身烽候甘木高阳酒徒怪特鬼吵豪彘划圈呼红叫六挥发油嘉令简厚驾娘监牢竭心挤眉弄眼金饭碗绝招,绝招儿,绝着开山祖师恪顺连仍林霏凌欺陵抑临危不顾六面印马侩迷忽末耐何盘擗披敷钤口鞋儿气笛七郊齐醍染色体三野山薮烧燕始作俑者四海飘零宿虑擡估腾陵天九听篱察壁土壤胶体望庐山瀑布鞋弓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