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草的意思、進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草的解釋

亦作“ 進艸 ”。謂事急不按正常審批手續先施行而後上報奏狀。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今登封沛澤,十載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紱,但恐制出之後,四方失望。今進草之際,事猶可改。”《新唐書·張九齡傳》:“方進草,尚可以改,公宜審計。”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本朝要事對禀,常事拟進入畫可,然後施行,謂之熟狀;事速不及待報,則先行下,具制草奏知,謂進草。” 清 方以智 《通雅·書劄》:“ 唐 宋 有熟狀,有進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收錄和解釋,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種:

  1. 指起草、拟寫奏章或文書: 這是"進草"最常見的含義。"進"指呈上、進獻,"草"指草稿、草拟。合起來指臣子為君主起草奏章或文書。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謹性,重要文件需先拟草稿,經審閱修改後方可正式謄寫呈遞。 來源依據: 該釋義主要見于大型曆時性漢語詞典。例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此義項,并引用了《南史·謝朓傳》中的例證:"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敬皇後遷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齊世莫有及者... 朓常輕〔江〕祏為人,祏嘗詣朓,朓因言有一詩,呼左右取,既而便停。祏問其故,雲:'定複不急。'祏以為輕己。後祏及弟祀、劉沨、劉晏俱候朓,朓謂祏曰:'可謂帶二江之雙流。'以嘲弄之,祏轉不堪。至是,構而害之。诏暴其過惡,收付廷尉。又使禦史中丞範岫奏收朓,下獄死。時年三十六。朓初告王敬則,敬則女為朓妻,常懷刀欲報朓,朓不敢相見。及為吏部郎,沈昭略謂朓曰:'卿人地之美,無忝此職。但恨今日刑于寡妻。'朓臨敗歎曰:'我不殺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此處雖未直接出現"進草",但上下文涉及謝朓起草重要文書的能力及後果,與"進草"活動相關)。《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也收錄此義項,強調其與古代公文起草制度的關聯。

  2. 指進獻飼料(用于牲畜): 此義項更為罕見,使用範圍極窄。"進"在此意為給予、奉上,"草"指喂牲口的草料。合起來指向牲畜提供草料。 來源依據: 此義項在部分大型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亦有提及,屬于字面意義的引申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下的古文獻記載或方言遺存,但缺乏廣泛使用的例證。其權威性主要建立在詞義構成(進+草)的邏輯性及詞典的收錄上。

"進草"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起草、拟寫(奏章、文書),這是其在曆史文獻和權威辭書中被明确記載的主要用法。其"進獻草料"的含義雖存在但極為生僻,應用範圍有限。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文書制度和語言習慣。

網絡擴展解釋

“進草”是一個古代行政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在緊急情況下,官員不按照正常審批流程先行實施事務,之後再補交奏狀上報朝廷。這種處理方式主要用于應對突發或急需決策的事件。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唐代用例
    據《大唐新語·公直》記載,唐時官員在封賞、政策調整等事務中,若遇時間緊迫,會采用“進草”流程。例如,劉肅提到“今進草之際,事猶可改”,說明在奏狀未正式提交前仍有修改餘地。

  2. 宋代細化
    沈括《夢溪筆談》将政務分為兩類:常規事務需拟“熟狀”經皇帝批準後執行;緊急事務則通過“進草”先行處理,再補報奏章。

三、注意事項

四、示例參考

《新唐書·張九齡傳》中,張九齡曾勸谏:“方進草,尚可以改,公宜審計”,體現了進草流程的靈活性與時效性。

别人正在浏覽...

哀丐揞揜貶伐婢屣魚不大對頭巉岨叱辱籌募串遊出敵意外翠羅大本營丁奴鬥艸鬥镂反映凡最逢七苟偷洸忽冠紳胍肫哈啰寒汀回略灰汁江練金剪書近戒舉正開卷有益冷飲量氣隸變留後路呂霍脈縷謀臣武将慕義木制品碾坊撚髭蹑空乾娘硗薄清望軟怯怯喪逝三過其門而不入聖聰繩樞甕牖牲用拾菜踏空天地長久通導脫頭脫腦吳市之箫消花虓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