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打開書本閱讀,就會有所得益。語本 晉 陶潛 《與子俨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文儒》:“ 太宗 ( 宋太宗 )日閲《禦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四:“予因此始知 黃姑 乃 河鼓 ,為 牽牛 之别名。昔人雲開卷有益,信然。”
“開卷有益”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其内涵與曆史淵源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開卷”指打開書本閱讀,“有益”表示有收獲或好處。整體意為讀書總能帶來益處,既包括知識積累、思維拓展,也涵蓋精神陶冶和智慧啟迪。現代語境中,“卷”已延伸至電子書、文獻等多元知識載體。
“開卷有益”跨越千年仍具現實意義,既是對閱讀價值的肯定,也鼓勵人們通過持續學習實現自我成長。其核心在于以開放心态汲取知識,而非局限于形式或數量。
《開卷有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讀書對人有益處。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口”,“又”,“目”,“示”,拆分的筆畫分别為5畫,2畫,5畫,5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外儲說左》:“夫學者資之以已學,複益之以未學,則開籠釋帶,而效逸罷疲矣。”意思是學者用已學的知識來豐富自己,再通過學習未曾掌握的新知識,就能像打開囚籠和解開束縛一樣,達到輕松、舒適的境界。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開卷有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些許不同。《說文解字》是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其中收錄了一些古代漢字的寫法。據《說文解字》的記載,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為“彳又目示”。彳表示行走,又表示再次,目表示目光注視,示表示表明。綜合這幾個字的意思,也能體現“讀書對人有益”的含義。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很多例句中,例如:“文化是開卷有益的,它可以讓人心境開闊,智慧增長。”這句話意思是文化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達到開闊心胸,增加智慧的效果。
與開卷有益相關的組詞有很多,例如:“研習開卷”、“開卷強記”等。這些詞語都與讀書學習有關,強調了開卷有益的好處。
開卷有益的近義詞包括“讀書無益”、“學無止境”等,它們都強調了學習對個人的重要性,但表達方式略有不同。
開卷有益的反義詞可以是“閉卷無益”、“不學無術”等,這些詞語暗示了不願意學習的人無法獲得益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