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謂得道成仙之人可騰空而行或停留空中。 宋 黃休複 《茅亭客話·程君友》:“達旦,雲霞相映,有如五色。 君友 仰觀躡空,祥風忽生,彩霧鬱起。妻拏悲號,遂越巨壑層巒,涕泗追望,極目而沒。”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癸·洞口先生》:“五年之期至,躡空而升,邑裡俱見之。”《鏡花緣》第九回:“ 林之洋 道:‘有這好處,俺也吃他幾枝,久後回家,倘房上有賊,俺躡空追他,豈不省事。’”一本作“攛空”。
(2).指騰空飛躍。 清 馮廷櫆 《鐵犀行》:“ 武都 怒特西入海,空舲野牛躡空起。”
“蹑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指得道成仙者騰空飛行或停留
源自道教文化,描述修道者憑借法力脫離地面,如《茅亭客話》中記載的程君友“仰觀躡空,祥風忽生”,或《夷堅支志》提及的“躡空而升”。這一用法常見于古籍,強調超自然的飛行能力。
指騰空飛躍的動作
例如清代馮廷櫆《鐵犀行》中“躡空起”形容巨獸躍起的姿态,強調物理層面的騰躍。
部分文獻将其引申為“行動輕巧隱秘”,如《查字典》中解釋“像鳥兒飛行般悄無聲息”,用于形容敏捷且隱蔽的行為。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而非字面意義上的飛行。
拼音為niè kōng,屬動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或文學作品中。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6、7的古典引文。
蹑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輕盈地行走在空中,形容輕功高強的人在空中行動的樣子。它的拆分部首是足(走路)和空(空中),其中足部是右邊的部首,空部是左邊的部首。根據部首的位置,蹑空的筆畫數為16畫。
蹑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武俠小說中,經常用來形容武功高強的人在空中飛行或行走的場景。它也是一種修煉高深輕功的境界,隻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武者才能夠蹑空行走。
在繁體字中,蹑空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一些字形上的差異而已。
古時候,蹑空的漢字寫作“蹠空”,其“蹠”字與現代的“蹑”字類似,也指腳步輕快地行走。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漢字中的“蹑空”逐漸取代了古代的“蹠空”。
以下是一些例句:
組詞:蹑空行走、蹑空之術、蹑空高手、蹑空輕功。
近義詞:飛檐走壁、翺翔、飄逸。
反義詞:沉重、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