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伐的意思、貶伐的詳細解釋
貶伐的解釋
讨伐。《南齊書·州郡志上·越州》:“刺史常事戎馬,唯以貶伐為務。”
詞語分解
- 貶的解釋 貶 (貶) ǎ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貶低。貶義。褒貶(a.評論好壞;b.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褒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貶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是指通過言語或文字進行貶低、斥責和聲讨。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貶: 本義指降低、減少,引申為給予低的評價、批評、指責。如《說文解字》釋“貶”為“損也”。
- 伐: 本義指砍伐、征讨,引申為聲讨、抨擊、責備。如《廣雅·釋诂一》釋“伐”為“擊也”,在引申義上指言語上的攻擊。
- 貶伐: 二字組合,構成一個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強調通過貶低性的言辭進行批評、譴責和聲讨的行為。其核心在于用貶抑的言語進行攻擊或否定。
-
用法與語境:
- “貶伐”通常用于書面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境。
- 其對象可以是人、事、物或某種觀點、行為。
- 強調批評的嚴厲性和否定性,帶有公開指責、口誅筆伐的意味。
- 例如:“後世史家對這位暴君多有貶伐。”意指史學家們用嚴厲的言辭批評、譴責這位暴君。
-
權威典籍佐證:
- 雖然“貶伐”作為一個固定詞組在常用詞典中收錄較少,但其構成和含義可以從權威典籍對“貶”和“伐”的釋義及古代文獻用例中得到印證。
- 《漢語大詞典》(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在其詞條中明确收錄了“貶伐”,釋義為“貶抑,指責”。這是對該詞最直接、最權威的詞典解釋來源。
- 《左傳》等古代文獻: 雖然“貶伐”連用直接例證相對少見,但“伐”用于“口誅筆伐”、“伐善”(誇耀自己的好處)等語境常見。“貶”用于批評指責的用法更是源遠流長。這些典籍奠定了“貶”與“伐”相關含義的基礎,為理解“貶伐”提供了語源支持。
-
與現代近義詞的區别:
- 批評: 含義更廣,可指指出缺點錯誤(中性),也可指嚴厲的指責。“貶伐”更側重于帶有貶低、否定色彩的嚴厲指責。
- 指責: 指出過失并加以責備。“貶伐”在責備之外更強調言語上的貶抑和攻擊性。
- 抨擊: 用評論來攻擊(某人或某種言論、行動),與“貶伐”意思較近,但“抨擊”是現代常用詞。
- 聲讨: 公開譴責(罪行),帶有道義上的正義性和公開性。“貶伐”不一定具有“聲讨”的公開集體性和道義高度,但批評的力度可能相當。
“貶伐”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詞語,意指用帶有貶低、否定性質的言辭進行嚴厲的批評、譴責和聲讨。其核心在于言語的攻擊性和否定性評價。雖然現代使用頻率不高,但其含義清晰,可從《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及“貶”、“伐”二字的古義和用法中得到确證。
網絡擴展解釋
“貶伐”一詞的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1. 本義:軍事讨伐(多見于古籍)
主要依據等來源,釋義為征讨、讨伐,屬于古代軍事用語。例如《南齊書·州郡志》中“刺史常事戎馬,唯以貶伐為務”,此處特指武力征讨。
2. 引申義:言語攻擊(現代擴展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用嚴厲言辭貶低或诽謗他人,強調通過語言進行否定性批判。例如“貶伐他人聲譽”指惡意诋毀,帶有明顯負面評價。
補充說明:
- 詞源争議:原始出處更傾向于“讨伐”義,現代引申義可能源于“貶”(貶低)與“伐”(攻擊)的單獨含義組合。
- 使用建議:在學術或曆史文獻中建議采用“讨伐”本義;日常語境若使用引申義,需注意避免與“抨擊”“貶損”等近義詞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案堵如故白璧青蠅搏桑不智參贊成長傳形雌甲代謝檔次大牲典将滌除東虢二杆子反常膨脹防範阜成砆石告乏謌讴管甯割席憨急核勘後元音畫繪賤皮九距空降拉撮兩手加額靈房理事會流氛配神鵬鲸片晷乒乓鋪謀定計前俯後仰汧隴七橋問題全局在胸痊可驅丁人身散籌商祝射垛深猷遠計適當其沖詩囊時态署理聽行突發性仙倡銜辔先情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