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義的意思、慕義的詳細解釋
慕義的解釋
傾慕仁義。 漢 賈誼 《新書·數甯》:“苟人迹之所能及,皆鄉風慕義,樂為臣子耳。”《新唐書·裴行儉傳》:“ 麟德 二年,擢累 安西 都護,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附。”《清史稿·克勤郡王嶽託傳》:“今慕義歸降,善為撫卹,毋令失所,則人心附,大業成矣。”
詞語分解
- 慕的解釋 慕 ù 向往,敬仰:慕名。羨慕。仰慕。愛慕。景慕。敬慕。 思念,依戀:思慕。 姓。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義的解釋 義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内容:意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慕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傾慕仁義、向往正義,常用于描述對道德準則或高尚品德的崇尚與追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慕:本義為“依戀、向往”,引申為“敬仰、思慕”,如《漢典》提到“慕”的造字本義是内心對某人或某事的強烈向往。
- 義:指合乎道德的行為準則,如正義、道義、仁義等,強調社會倫理的正當性。
- 組合義:“慕義”即指對仁義、正義的向往與追求,帶有主動效仿或追隨的意味。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典籍,如《史記》中“莫不鄉風慕義”描述百姓因君主的仁德而歸附。
- 宗教延伸:在基督教語境中,“慕義”可指對神性道德的渴慕,如“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強調對神聖旨意的追求。
- 現代應用:多用于人名或文學表達,寄托對高尚品德的期許,如“慕義名字寓意向風慕義”。
3.相關引用與示例
- 《新唐書》載西域諸國因裴行儉治理而“慕義歸附”,體現對仁政的推崇。
- 《孟子》中提到“巨室之所慕”,以“慕義”表達對道德典範的效仿。
4.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向義、崇德、尚仁。
- 反義詞:背信、棄義、趨利。
“慕義”一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的重視,既可用于描述個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也可引申為群體對正義秩序的向往。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在不同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記》《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慕義的意思
《慕義》是指表示對道義、義務或者正義的崇敬和追求的意思。
慕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慕義》的拆分部首是心,拼音為mù,用手寫字的話,需要寫5畫。
慕義的來源
《慕義》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義為對于道義和正義的追求和傾慕。在古代,人們對于正義和道義的崇尚一直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追求。
慕義的繁體
《慕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慕義」。
慕義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慕義》的寫法稍有不同,以小篆的形式來說,是用「」來表示的。
慕義的例句
1. 他慕義之心深沉,一直秉持着為正義發聲的信念。
2. 她對于義務和道義十分重視,慕義之情常常在她的言行中體現。
3. 孩子們應該從小培養懂得慕義的品質,才能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道義觀念的人。
慕義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慕德、慕準、慕名、慕善、慕道
近義詞:敬義、傾慕、珍視、推崇
反義詞:違義、背義、違背、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