褊衣的意思、褊衣的詳細解釋
褊衣的解釋
緊身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其 北印度 ,風土寒烈,短製褊衣,頗同胡服。”
詞語分解
- 褊的解釋 褊 ǎ 衣服狹小。 狹小,狹隘:褊小。褊急。褊狹(狹小,如“土地褊褊”,“氣量褊褊”)。褊窄。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褊衣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褊衣(biǎn yī)指緊身衣,特指古代一種狹小貼身的衣物。該詞由“褊”(本義為衣服狹小)和“衣”組合而成,強調服裝的剪裁特點。
詳細解析
-
字源與構成
- “褊”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釋義為“衣小也”,即衣服窄小(《左傳·昭公元年》亦有“帶其褊矣”的記載)。
- 在古漢語中,“褊”常用來形容空間或心胸的狹小,如“褊狹”,但用于服飾時特指剪裁貼身。
-
文獻與文化背景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中提到,北印度因氣候寒冷,當地人穿着“短製褊衣”,類似胡服,說明這類服裝具有禦寒和適應環境的實用性。
- 漢代王充《論衡》中“衣不得褊”的記載,可能反映了當時對服飾規範的某種要求。
-
應用場景
- 褊衣常見于古代遊牧民族或寒冷地區,因緊身設計便于活動且保暖,後逐漸被其他服飾取代。
- 在佛教文化中,“褊衫”指僧侶的袈裟,可能與褊衣的剪裁有一定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服飾分類或梵漢文化交融,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及《說文解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褊衣》的意思
《褊衣》是指身上穿着單薄、破舊或不足以防寒的衣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褊衣》的部首是衣,它的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
《褊衣》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襢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褊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指衣物破舊或單薄。
例句
她穿着一身褊衣,寒風吹得她直打顫。
組詞
褊衣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形容詞或名詞,例如褊狹、褊徑、褊貧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褊衣相近義的詞有單薄、破舊、潦倒等;相反義的詞有華麗、豪華、富裕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