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義的意思、杜義的詳細解釋
杜義的解釋
亦稱“ 杜學 ”。指 晉 杜預 對《左傳》的解釋。《南史·陸澄傳》:“今若弘儒, 鄭 注不可廢,并言《左氏》 杜 學之長。”《南史·儒林傳·崔靈恩》:“ 靈恩 先習《左傳》 服 解,不為 江 東所行,乃改説 杜 義。每文句常申 服 以難 杜 ,遂著《左氏條義》以明之。時助教 虞僧誕 又精 杜 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 靈恩 ,世并傳焉。” 唐 孔穎達 《<春秋正式>序》:“﹝ 劉炫 ﹞意在矜伐,性好非毀,規 杜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條。習 杜 義而攻 杜 氏,猶蠹生於木而還食其木,非其理也。”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義的解釋 義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内容:意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杜義”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成語含義(批評與糾正)
指對錯誤言論或行為進行批評和糾正,源自《莊子·外物》的“杜其耳目,忽聞其言”。該詞強調通過理性思考明辨是非,防止錯誤觀點傳播,具有社會教化意義。
二、學術注解(杜學)
特指晉代學者杜預對《左傳》的注釋研究,史稱“杜學”。例如:
- 《南史》記載學者崔靈恩曾以“杜義”反駁前人注解,并著《左氏條義》;
- 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多次引用杜預的注釋。
三、其他含義
- 曆史人物:指《三國演義》中虛構的蜀漢武将杜義;
- 唐代人物:唐朝開國功臣之一,但具體事迹記載較少。
注:若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人物生平,可參考《南史》《左傳注》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查閱更多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義(dù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木和義,共有13個筆畫。它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說文解字》記載,也有考古學的發現。在繁體字中,杜義的寫法為「杜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存在多種變體,但傳統的寫法是以垂直書寫為主。因此,杜義的寫法在古代可能會有一些微妙的差異,但整體上和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杜義的例句:
1. 他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道義和杜義。
2.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表現出了高尚的杜義情操。
3. 在這個論壇上,人們積極讨論如何踐行杜義。
除了杜義本身,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和意思:
- 組詞:道義、忠義、情義、盡義、大義、正義等。
杜義的近義詞包括:道義、正義、情義等,它們都是指遵守道德準則、符合倫理的行為和品質。
杜義的反義詞可能是違義、不義等,它們表示不遵守道德準則、違背倫理的行為和品質。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