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 唐 的詩體。以華豔纖巧為主要特征。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八:“﹝ 趙叔靈 ﹞有詩集數十篇,閑雅清淡,不作晚 唐 體,自成一家。”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以詩而論,則有 建安 體……晚 唐 體、本朝體。” 郭紹虞 校釋:“《詩史》:‘晚 唐 人詩多小巧,無《風》《騷》氣味。’ 俞文豹 《吹劍録》亦謂:晚 唐 體‘局促於一題,拘攣於律切,風容色澤。輕淺纖微,無復渾涵氣象’。 滄浪 所謂晚 唐 體,當同此意。”參見“ 晚唐 ”。
晚唐體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闡釋:
一、定義與起源 晚唐體是宋初形成的詩歌流派,因模仿唐代賈島、姚合的詩風得名。盡管賈、姚實際生活于中唐,但宋人誤将其歸為晚唐詩人,故稱"晚唐體"。
二、核心特征
三、代表詩人 • 僧侶群體:以"九僧"(如惠崇)為代表,嚴守賈島門徑 • 隱逸文人:如潘阆、魏野、林逋,既效法賈島煉字,又融合白居易的平易風格
四、風格争議 不同文獻對晚唐體風格存在兩種描述:
該流派在宋初與"白體""西昆體"并稱"宋初三體",其煉字傳統對江西詩派等後世流派産生影響。
《晚唐體》是指晚唐時期(公元9世紀末至10世紀末)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它是唐代詩歌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代表了當時文人的審美追求和創作風格。
晚唐體的拆分部首是日(日字旁)和爾(爾字旁),其中日字旁表示太陽或日子,而爾字旁則是表示的人。根據《康熙字典》,日的筆畫數為4,爾的筆畫數為5。
晚唐體的發展源自唐代的律詩和絕句。在律詩中,詩句的結構嚴謹,押韻規整;而絕句則更加靈活,多使用五言或七言。晚唐體在這兩種詩體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晚唐體的繁體為「晚唐體」。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晚唐體》在古漢字中寫作「晚唐體」。古漢字的筆畫結構也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字形較為簡練,流暢且具有韻律感。
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 千家萬戶皆開福,瓜瓞綿綿是孩子。
晚唐體的組詞較為靈活,可以根據具體的主題或情感進行創造。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組詞:
1. 晚唐時期
2. 晚唐詩
3. 晚唐文人
4. 晚唐風格
5. 晚唐作品
6. 晚唐詩人
對于《晚唐體》這個詞來說,可以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但與其相關的詩歌體裁有律詩、絕句等,可以作為類似或相對的詞語來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