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隨筆的意思、隨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隨筆的解釋

(1) [informal essay; jottings]

(2) 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叙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

(3) 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

詳細解釋

(1).猶言隨手下筆。 魯迅 《集外集拾遺·<鐵流>編校後記》:“覺得譯文很拙笨,而且怕有錯字、脫字,望看的時候隨筆代為改正一下。”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序》:“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後先,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評論。 魯迅 《書信集·緻李小峰》:“我們幾個人在選我的隨筆,從《墳》起到《二心》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隨筆是一種以自由靈活形式記錄見聞感想的散文文體,其核心特征在于“隨性而錄,不拘格套”。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隨筆指“用靈活自由的形式記叙見聞、表達感受的散文”,強調寫作時思維與表達的即興性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從詞源學角度分析,“隨”字取“跟隨、隨意”之意,“筆”指書寫工具,組合後引申為“信手寫就的文字”來源:《漢語大字典》。

該文體在宋代已形成明确範式,如洪邁《容齋隨筆》以劄記形式品評曆史典故,展現“縱意而談,涉筆成趣”的特質來源:《中國古代文學史》。至現代,周作人将西方essay理念融入創作,提出“隨筆是個人體驗與宇宙萬象的對話”,确立了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為一體的新範式來源:《中國現代散文史》。

當代漢語隨筆呈現三個顯著特征:其一文體邊界模糊,兼容議論、叙事與抒情;其二語言風格個性化,既有汪曾祺式的淡雅隽永,也含王小波式的犀利诙諧;其三承載社會觀察功能,如梁實秋《雅舍小品》通過日常瑣事折射時代風貌來源:《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其核心特點是自由靈活、不拘一格。以下是關于“隨筆”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隨筆源于法語“essai”(蒙田的《Essais》開創此文體),意為“嘗試”或“試筆”。中文語境中,它指以個人視角記錄感想、見聞或思考的短篇散文,形式上無固定結構,内容多具主觀性和即興性。

  2. 文體特點

    • 自由性:無需遵循嚴格邏輯或章法,可夾叙夾議,融合抒情與議論。
    • 真實性:常基于作者的真實經曆或感悟,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 多樣性:題材廣泛,從生活瑣事到社會觀察、哲學思考均可涉及。
    • 語言風格:平實自然,兼具文學性與口語化表達,如魯迅雜文中的犀利或周作人的閑適。
  3. 發展脈絡

    • 西方傳統:蒙田的《隨筆集》奠定了“自我剖析”的基調,培根則強化了其哲理性。
    • 中國脈絡:唐宋文人筆記(如蘇轼《東坡志林》)已具雛形,現代經魯迅、林語堂等發展成獨立文體。
  4. 現代形式
    當代隨筆常見于報刊專欄、博客、社交媒體(如豆瓣、微信公衆號),内容更貼近日常生活,例如旅行見聞、讀書劄記或時事短評。

示例:冰心《寄小讀者》中的書信體隨筆,既記錄旅途見聞,又抒發對童真的珍視,體現了文體自由與情感真摯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阿特拉斯貶家草劄伥伥茶榷掣掣晨爨醇樂觸手可及趣使電話冬年節洞習兜樓婆香督護二江高翔遠翥乖差貴巧黑體鴻都學洪爐灰塵隳隤監典擊排九執墾除來些犁溝淩踐靈席柳季流移輪舟緑絲矛楯煤氣罐默契儗似蓬蒿前覩前夫穣歲襦褏散名潲水折辯沈埋誓省虱心手寫陶土天望梯愚入聖同德協力腿窪子刓敝巍然不動蕪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