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譚延的意思、譚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譚延的解釋

(1880-1930)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張君主立憲,被推為湖南咨議局議長。辛亥革命時,殺害革命黨人,篡奪湖南都督職位。後加入國6*6*黨,曆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7年後依附蔣6*6*石,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譚延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檢索,"譚延"在漢語詞彙系統中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該組合形式目前可見于以下兩種釋義範疇:

一、專名指代(曆史人物) 特指譚延闿(1880-1930),字祖庵,湖南茶陵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據《中國近代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記載,其曆任湖南都督、國民政府主席等職,參與護法運動,系民國時期政壇重要人物。該專名使用遵循"姓+名"的漢語命名傳統,其中"延"字取《爾雅·釋诂》"延,長也"的引申義,喻指政治影響力的延續。

二、複合詞素分析 從漢語構詞法角度解析:

  1. "譚"作為姓氏,源出《通志·氏族略》記載的周朝譚國後裔,屬典型以國為姓案例。
  2. "延"作為獨立漢字,《說文解字》釋為"長行也",現代引申義包含延長、擴展等義項,常見于"延續""延展"等複合詞。

相關考據可參閱:

網絡擴展解釋

譚延(1880—1930),字組庵,湖南茶陵人,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下是其生平及主要事迹的詳細解釋:

  1. 早期政治活動
    清末主張君主立憲,1909年被推舉為湖南咨議局議長,成為立憲派代表人物。

  2. 辛亥革命時期
    1911年武昌起義後,通過暴力手段(如殺害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篡奪湖南都督職位,掌控湖南軍政大權。

  3. 國民黨時期
    加入國民黨後,曆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成為地方實力派代表。

  4. 依附蔣介石
    1927年後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先後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28年)、行政院院長(1930年),成為蔣介石政權核心成員之一。

  5. 評價與争議
    因立場反複(從立憲派轉向革命派再投靠蔣介石)和暴力奪權行為,曆史評價較為複雜,既有政治手腕靈活的一面,也有權謀色彩濃厚的特點。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及人物傳記資料,若需更完整生平細節可查閱《譚延闿日記》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備言北燭并合柴楥牀頭錢舛誤楚臣觸禁犯忌寸禀簇生哒哒點頭之交耋吏杜康伐性之斧弗目龜鶴遐壽貴強過錦浩波和德蘹香黃線傘胡洞江皐驕宕解暍祭肺敬分精銀計入究根兒哜咨狼煙四起冷俊厲山氏民政麋灼平決七殘八敗箧衍丘墟擾害上隮善善生脈沈究時調屍竊失狀十轉九空收藏壽辰胎卵萬喙绾手萬樞溫明烏頭馬角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