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棱角。《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李四 ﹞上去向那石頭楞子上當的就是一腳,那石頭風絲兒也沒動。”
指粗魯莽撞的人。如:這個楞子,三句話沒說完,就發起火來。
“楞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區分:
物體的棱角
指物體邊緣的凸起或尖銳部分,如“石頭楞子”。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的“石頭楞子”即指石頭棱角。
形容人的性格
在東北方言中,“楞子”常與“二”連用為“二愣子”,含義複雜:
“楞子”既可描述物體特征,也可形容人的性格,需結合語境判斷。方言中需注意情感色彩,避免誤解。
《楞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人遲鈍、愚笨、不靈敏的意思。
楞子的部首是木部,表示該字與木有關。它由9劃組成。
《楞子》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在古代,楞字描述木材幹澀、不易彎曲,後來引申為比喻一個人思想遲鈍、反應遲緩。
繁體字為稜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楞字的上部分是“木”字,下部分則是“冗”字,表示冗長、沉重的意思。
他真是個楞子,做事總是遲疑不決。
楞頭、楞憨、楞樣
遲鈍、愚笨、呆笨、傻瓜
聰明、敏捷、機智、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