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誠信相待。《三國志·蜀志·張嶷傳》:“ 嶷 初見 費禕 為大将軍,恣性汎愛,待信新附太過, 嶷 書戒之。”
(2).等待音信。 唐 窦叔向 《秋砧送邑大夫》詩:“征夫應待信,寒女不勝愁。”
“待信”是由“待”與“信”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待”本義為等待(《漢語大詞典》第7卷),引申為“需要”“對待”;“信”指誠信、信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組合後,“待信”可理解為“以誠信的态度等待”或“需要被信任的行為”,例如“待信于人者必先誠于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深層内涵 在儒家典籍中,“信”是五常之一,強調人際交往的基石。《論語·學而》雲“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此語境下“待信”可延伸為“以誠信為準則處理事務”,如《四書章句集注》中“待物以誠,接人以信”的處世原則。
三、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如“合作協議需雙方待信履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商務文書中常強調“待信守約”精神,體現契約雙方的責任對等性(《商務漢語常用詞表》)。
“待信”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以誠信相待
指用真誠的态度對待他人。
等待音信
表示等候消息或答複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查看漢典、查字典及《三國志》相關原文。
白實白叟八際悲泫邊機兵伍蟲凋仇詞登伽佗獨至锷锷鵝毛素法蘭克王國方足圓顱艮止夠受官學生合钤弘規煥顯畫衣冠堅持尖弱鲛宮驚美克拉科杖箜篌引況于流離蠪侄屢盟耄年杪杪妙士摩敦南菜飄搖鋪排勤兒親服屈座三茶六禮生覆筮地手勢令壽頭碼子俗不可耐唐喪天造草昧眺聽聽風聽水頭毛維絷甕頭香無莫枭鳴小黠大癡下情陪告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