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問的意思、垂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問的解釋

俯問;下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小弟有些心事,别個面前也不好説,我兄垂問,敢不實言?” 清 龍啟瑞 《緻馮展雲侍讀書》:“因閣下殷殷垂問,故不秘其愚,而思有所贊於左右焉。” 陳白塵 《大風歌》第四幕:“皇上既然垂問相國,相國将何以回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垂問”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表達恭敬的詢問姿态,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詞源與結構


用法與場合

  1. 上對下的關懷:多用于尊者(如長輩、上級)主動詢問卑者,例如領導關心下屬時可用“承蒙垂問”。
  2. 敬辭表達:作為謙辭,表示對方不因地位差異而主動詢問自己,如“感謝您的垂問”。
  3. 書面與口語:常見于正式場合或古典文獻,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例句參考

  1. 古籍用例:
    “連太後也來召見他了,‘垂問數十句’,便将他從學部右侍郎轉為左侍郎。”
  2. 現代用法:
    “不敢,在下葉扶風,承蒙王爺垂問,實在惶恐。”
    “或許垂問遠古,能把生命如風的真谛領悟。”

近義詞與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問的意思

《垂問》(chuí wèn)是一個中文詞語,意為虛心請教、懇切詢問。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謙虛地向他人請教問題,尋求答案或建議。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樂于幫助别人,并在學術或專業領域有着深厚造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垂問》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丶和口。部首丶的意思是點,表明其在字中的位置。部首口表示這個字與口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9個。

來源和繁體

《垂問》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的意義可以追溯到孔子時代,出自《論語·述而》篇。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垂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一些具體的字形細節和結構在過去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垂問》這個詞的寫法在古代和現代沒有明顯的差異,仍然是由部首丶和口組成。

例句

1. 在學術研究上,我們應該虛心垂問,不斷學習和進步。

2. 他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常常垂問别人以求更多了解。

組詞

1. 直問: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

2. 追問:進一步追問或探究。

3. 傾聽:聆聽他人的意見或建議。

近義詞

與《垂問》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請教、探詢、讨教。

反義詞

《不屑一顧》,即對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不屑一顧,不願意垂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