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敏口的意思、敏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敏口的解釋

好口才。 唐 白居易 《三遊洞序》:“俄而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晶熒玲瓏,象生其中;雖有敏口,不能名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敏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口齒伶俐,言辭敏捷"。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由"敏"(敏捷、聰慧)與"口"(言語能力)兩個語素構成,形容人善于應對、表達流暢的語言能力。

從語源學角度考察,《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漢書·藝文志》中"敏口利辭"的表述,特指士人在論辯場合展現的語言機敏度。清代《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解析為"心敏則口捷",強調思維敏捷與語言表達的聯動關系。

在實際使用中,該詞多用于三類語境:

  1. 形容辯士的說服力,如《後漢書》載"敏口陳時政"
  2. 描寫文人的即興應答能力
  3. 指代語言學習中的天賦表現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這種語言能力涉及認知速度、詞彙儲備、邏輯組織等多重要素的協同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當代普通話中,"敏口"的使用頻率已顯著降低,更多被"口才好""能言善辯"等白話表述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敏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敏口”由“敏”(敏捷、機敏)和“口”(口才)組合而成,形容說話反應迅速、口才出衆,強調語言表達上的機敏與流暢。

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敏”指思維或行動敏捷,如“聰敏”“敏銳”;
    • “口”指語言表達能力。合起來表示“能迅速且精準地表達觀點”。
  2. 古文出處
    唐代白居易在《三遊洞序》中寫道:“雖有敏口,不能名狀”,意為即使口才極佳之人,也難以描述眼前奇景。此例凸顯“敏口”形容語言能力的極限。

  3. 使用場景
    適用于誇贊他人辯論、演講或日常交流中表現出的機敏口才,如“他思維敏捷,敏口善辯”。

相關擴展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三遊洞序》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抱殘守阙哔啰布散裁雲剪水粲花之論場景車畝承贽鸱彜傳為美談黨章導首點點搐搐店東東窗婦東昏度量衡蛾子販賣分氣果實顧息豪赫橫災飛禍或乃翦簇簇檢征腳貨家笥積厚流廣齑黍看笑話跨制連鬓胡子旅腸屢空馬閘子麻苎滅祀碰勁兒樸醇破老青蟹犬雞三豹懾愕失第拾奪適歸霜木書丹宋江桃膠替另桐子退養韪德相保蟹簾攜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