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鷒的意思、鹳鷒的詳細解釋
鹳鷒的解釋
傳說中的鳥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鸛鷒,一名堕羿,形似鵲,人射之則銜矢反射人。”
詞語分解
- 鹳的解釋 鹳 (鸛) à 鳥,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魚蝦等。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鷒的解釋 鷒 á 〔鹳( 乶 )鷒〕見“鹳”。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鹳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信息的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傳說中的鳥名,形似鵲,具有特殊能力。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記載,鹳鷒又名“堕羿”,當人用箭射它時,它會銜住箭并反射回去。
- 發音:guàn tuán(非成語,中提到的“guàn jì”可能存在混淆)。
2.文獻記載
- 唐代文獻描述其特性為“形似鵲”,且具有防禦反射能力,可能帶有神話色彩。
3.與其他詞語的區分
- 鹳鷒 vs. 鹳鵞/鹳鹆:
- 鹳鵞(guàn é):形容舉止高雅;
- 鹳鹆(guàn yù):比喻言辭華麗。
兩者均為成語,與“鹳鷒”的傳說鳥類含義不同。
4.關于“鹳”的補充
- 鹳是一種長喙、長頸的水鳥,外形似鶴,但分類不同(鹳屬鹳形目,鶴屬鶴形目),羽毛顔色較單一。
“鹳鷒”主要指古籍中的神話鳥類,現代使用極少,需注意與發音或字形相近的成語(如鹳鵞、鹳鹆)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酉陽雜俎》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鹳鷒的意思
鹳鷒(guàn jì)是指一種大型水鳥,屬于鹳科鹳屬,身體高大,善于捕食魚類、兩栖動物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鹳鷒的部首分别是鳥(⺦)和鹿(鹿),它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鹳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鳥》中,形狀類似鹳和鷒的鳥被稱為鹳鷒。在繁體中,鹳鷒的字形為「鸛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鹳鷒的漢字寫法為「鵠」和「鶬」,表示相同的意思。
例句
1. 他遠遠地看到一隻鹳鷒在湖面上飛過。
2. 經過幾天的觀察,他終于發現了鹳鷒的巢;
3. 在黃昏時分,鹳鷒們踏着日落的餘晖飛回了它們的巢。
組詞
鹳鷒的相關詞彙有:鳥類、飛翔、巢穴、捕食、水邊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鹳鷒的近義詞可以是鹳、鹭鸶等。反義詞可能是矮小的鳥類,如麻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