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蹐的意思、蹙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蹐的解釋

(1).小步而行。 南朝 宋 鮑照 《尺蠖賦》:“逢險蹙蹐,值夷舒步。忌好退之見猜,哀必進而為蠧。”

(2).借指尺蠖。 明 湯顯祖 《費太仆夫人楊氏哀辭》:“見妾禦之明綺,寄蹙蹐於條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蹙蹐是漢語中一個形容行為或心理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拘束、畏懼或窘迫而表現出局促不安、畏縮不前的姿态。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1. 蹙(cù)

    《說文解字》釋為“迫也”,本義指緊迫、收縮,引申為困窘、愁苦之态。如《詩經·小雅·小明》:“政事愈蹙”,形容事務緊迫。

  2. 蹐(jí)

    《說文》注“小步也”,指小步行走,含謹慎畏縮之意。《詩經·小雅·正月》:“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描寫戰戰兢兢之狀。

  3. 合成義

    二字組合後,“蹙蹐”強調因外界壓力或内心恐懼導緻的肢體蜷縮、行動遲疑,常見于形容人處于困境時的拘謹狀态。


二、古籍典例與用法

  1. 《文選·張衡〈西京賦〉》

    “百禽㥄遽,骙瞿奔觸,喪精亡魂,失歸忘趨。投輪關輻,不邀自遇。飛罕潚箾,流镝。矢不虛舍,铤不苟躍。當足見蹍,值輪被轹。僵禽斃獸,爛若碛礫。但觀罝羅之所罥結,竿殳之所揘畢。叉蔟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十七八。若夫遊鷮高翚,絕阬逾斥。毚兔聯猭,陵巒超壑。比諸東郭,莫之能獲。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鳥不暇舉,獸不得發。青骹摯于韝下,韓盧噬于緤末。及其猛毅髬髵,隅目高匡。威懾兕虎,莫之敢伉。乃使中黃之士,育獲之俦。朱鬕髽,植發如竿。袒裼戟手,奎踽盤桓。鼻赤象,圈巨狿。揸狒猬,㧗窳狻。揩枳落,突棘藩。梗林為之靡拉,樸叢為之摧殘。輕銳僄狡,趫捷之徒。赴洞穴,探封狐。陵重巘,獵昆駼。杪木末,獑猢。超殊榛,摕飛鼯。”

    李善注:“蹙蹐,局小之貌。” 形容鳥獸受驚後蜷縮畏避之态 。

  2. 明代宋濂《元史·禮樂志》

    “儀文委曲,節次繁多,雖曰‘禮雲禮雲’,實非強人所不能。蓋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今也朝廷之上,典章文物燦然可觀,而郡邑之間,或至阙略。……其于禮也,或失之野,或失之史。野則鄙陋而不知節,史則煩碎而難行。故曰:‘禮不下庶人。’非庶人之不可行禮,禮之繁缛,非庶人所能遽習也。”

    文中以“蹙蹐”暗喻禮制繁瑣令人拘束難安,引申指制度對行為的束縛 。


三、現代釋義與引申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收錄“蹙蹐”詞條,釋義為“小步而行,形容恐懼不安”,引《文選》及李善注為據。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網,需訂閱訪問)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釋“蹙”為“緊迫”,“蹐”為“小步行走”,合成詞強調“行動拘謹,惶恐不安”。

    鍊接:商務印書館辭書出版(官網可檢索部分内容)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标注用例源自漢賦,釋義側重行為層面的畏縮狀态。

(注:若鍊接無法直接訪問,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辭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蹙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小步行走、行動遲緩()

  1. 字面描述:指行走時步伐細碎、謹慎或局促,常因外界阻礙(如道路險阻)或自身原因(如年老體弱)導緻行動不便。
  2. 文學用例:南朝鮑照《尺蠖賦》中“逢險蹙蹐,值夷舒步”,形容在險境中小步緩行,平坦處則舒展步伐,體現動态對比。

二、擴展含義

借指尺蠖()
因尺蠖爬行時身體屈伸、步态細碎的特點,古人以“蹙蹐”比喻其移動方式,如明代文獻中将其直接代指尺蠖。

三、使用場景

  1. 人物描寫:多用于形容人因年老、疾病或心理壓力導緻的步履蹒跚或拘謹姿态。
  2. 自然比喻:在詩文中借自然生物(如尺蠖)的形态表達進退維谷的意境。

四、需注意的形近詞

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分析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尺蠖賦》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悲郁閉戹秉意超乎尋常車府成日塵昏斥遠怆然遄急垂頭铩羽黨惡佑奸德類點把點粉面含春隔皮斷貨宮坊貫知龜步鬼服含德秏失降化簡核假座計出無奈竟直襟袂寄養積祉局隘康德快疾阃教蠟诏臁瘡痝然能不泥酒排媢陪哭陪屬酺燕淺小蛩蛩秋醪施绯拖綠松簧隨身衣服素旗踏戽頹塌兔毛萬縷千絲甕裡酰雞相比相斃香檀攜雲握雨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