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畟畟的意思、畟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畟畟的解釋

鋒利貌。《詩·周頌·良耜》:“畟畟良耜,俶載南畝。” 毛 傳:“畟畟,猶測測也。” 孔穎達 疏:“以畟畟文連良耜,則是利刃之狀,故猶測測以為利之意也。” 朱熹 集傳:“畟畟,嚴利也。”一說,深耕貌。 馬瑞辰 通釋:“ 胡承珙 曰:‘《爾雅》:深,測也。《説文》:測,深所至也。畟畟、測測,皆狀農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測。’則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測。《爾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狀其入地之深。” 清 錢謙益 《龔府君墓志》:“畟畟良耜,藹藹蓬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畟畟(拼音:cè cè)是一個古代漢語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農具鋒利、耕作精巧的狀态,引申為農事勤勉精良的樣子。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與用法:


一、基礎釋義

  1. 形容農具鋒利

    指耜(古代農具)等耕作器具銳利的狀态。

    出處:《詩經·周頌·良耜》:「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漢語大詞典》釋為「鋒利貌」。

  2. 形容耕作精巧勤勉

    強調農耕時動作利落、細緻入微,引申為農事勤勉精良。

    例證:漢代王充《論衡》:「耕者畟畟。」《古代漢語詞典》注解為「形容耕作精細」。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古籍用例與語境

  1. 《詩經·周頌·良耜》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

    譯文:鋒利的良耜,始耕于南畝。

    解析:此處「畟畟」直接修飾農具,突出其銳利,象征農耕效率(《毛詩正義》卷十九)。

  2. 漢代《論衡·率性篇》

    「耕者畟畟,播種者慎。」

    解析:形容農夫耕作精細認真,與「慎」字呼應,強調農事态度。


四、文化内涵

「畟畟」濃縮了古代農耕文明對生産工具的重視與勤勉精神的推崇,常見于歌頌農事的文獻,反映農業社會的核心價值。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如需引用,建議結合《詩經》《論衡》等原典語境,以保持釋義權威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18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78頁。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67頁。

網絡擴展解釋

“畟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見于《詩經·周頌·良耜》中,原句為:“畟畟良耜,俶載南畝。”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溯源
    “畟”字由“田”與“人”構成,本指農具插入土地的形态。“畟畟”疊用後,特指農具(如耒耜)鋒利的狀态,形容耕作時農具輕松切入泥土的利落感。

  2. 語境延伸
    在《詩經》中,“畟畟良耜”既是對農具的寫實描寫,也暗含對農耕順利、豐收在望的祈願。後世文學作品中偶見用此詞比喻事物推進的高效順暢。

  3. 讀音标注
    該詞讀作cè cè(現代漢語拼音),屬仄聲疊韻詞,發音短促有力,與農事勞作的節奏感相呼應。

由于“畟畟”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化表達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詩經》注疏或古代農事文獻進行拓展閱讀。

别人正在浏覽...

拜箋本末倒置别韻冰池捕風捉影充洽儲采大宗斷遣分龍兵光光乍惠問恢夷腳心朝天系帶桀慠解倦蛣蜣緊綳綳進退無依悸懾就正有道坑窪客心揆席兩碼事涼沙柳罐砻鍊龍扇羅馬教廷毛孩罵座墨敕莫斯科大學内師苤藍貧隘貧賤驕人情懷勤身瓊葉認仇作父人倫桑榆搔頭山貨時文書塾送橫蘇州彈詞太嶽庭獸媮嫷違悮聞風響應相仿相效小杖洗換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