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毛 传:“畟畟,犹测测也。” 孔颖达 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 朱熹 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 马瑞辰 通释:“ 胡承珙 曰:‘《尔雅》:深,测也。《説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清 钱谦益 《龚府君墓志》:“畟畟良耜,蔼蔼蓬庐。”
“畟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见于《诗经·周颂·良耜》中,原句为:“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溯源
“畟”字由“田”与“人”构成,本指农具插入土地的形态。“畟畟”叠用后,特指农具(如耒耜)锋利的状态,形容耕作时农具轻松切入泥土的利落感。
语境延伸
在《诗经》中,“畟畟良耜”既是对农具的写实描写,也暗含对农耕顺利、丰收在望的祈愿。后世文学作品中偶见用此词比喻事物推进的高效顺畅。
读音标注
该词读作cè cè(现代汉语拼音),属仄声叠韵词,发音短促有力,与农事劳作的节奏感相呼应。
由于“畟畟”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化表达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议结合《诗经》注疏或古代农事文献进行拓展阅读。
《畟畟》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草地上的小型农田或菜地。
《畟畟》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田”和“艹”,总共有11个笔画。
《畟畟》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十月之交》一篇中。
繁体字版的《畟畟》为「畟畟」。
古代的《畟畟》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一般来说,其基本形状与现代汉字相似。
1. 他种了一些蔬菜在自家的畟畟上。
2. 春天来了,田地里的畟畟都变得绿油油的。
农田、耕种、耕地、菜地、田舍、稻田
农田、耕地、田地、耕种
城市、建筑、楼房、道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