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前進、後退均無所憑依。 晉 道安 《平心露布文》:“師旅困窮,城池陷露,君臣失色,進退無依。”
“進退無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與注音
釋義
指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沒有可以依靠的憑據或支持,形容處境孤立無援、陷入困境。
(綜合:、、、)
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道安的《平心露布文》:“師旅困窮,城池陷露,君臣失色,進退無依。”、、、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
例句補充(古典文獻與現代用法):
例如在軍事或政治危機中,若決策者缺乏可靠策略,可形容為“進退無依”。需注意,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
《進退無依》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人在某種情況下無法前進或退卻,處于沒有依靠的境地。這個詞由四個簡單的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進、退、無、依四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如明代楊慎《登嶽陽樓記》,其中有一句“進退無依,以左右其心”。後來逐漸演化成為現在的成語。
繁體:
《進退無依》的繁體字是「進退無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進退無依」的字寫作「進退無依」。字形上基本和現代寫法相同,隻是一些結構上的差異。
例句:
他面臨的困境是進退無依,無法找到出路。
組詞:
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無計可施、騎虎難下
近義詞:
陷入困境、束手無策、進退兩難
反義詞:
有所依附、決斷明确、有退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