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終極;限度。《左傳·文公十八年》:“聚斂積實,不知紀極。”《後漢書·循吏傳·孟嘗》:“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 交阯郡 界。”《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元年》:“且 董卓 貪淫驕陵,志無紀極。”
(2).引申為窮盡。《北史·李先傳》:“國家政化長遠,不可紀極。” 宋 姜夔 《白石詩說》:“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
“紀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限度、終極,常用于否定語境中表達“沒有盡頭”“不可估量”之意。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用例,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詞源解析
該詞由“紀”與“極”複合構成。“紀”本義為絲縷頭緒,引申為法度、準則;“極”原指房屋最高處的棟梁,後衍生出頂點、盡頭之義。二字疊加後強調“法度的邊界”,如《左傳·文公十八年》載“聚斂積實,不知紀極”,即批評貪欲無度。
基本釋義
現代詞典中多釋義為“終極、限度”,例如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其“多用于否定式”,如“貪婪無紀極”形容貪得無厭。在《後漢書·楊震傳》中“無厭之心,不知紀極”亦屬同類用法。
語境拓展
該詞可引申為事物發展的極緻狀态,如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用“神奇紀極”形容技藝超凡。現代使用中多保留書面語色彩,常見于文史類文本,如“欲望膨脹而無紀極”等批判性表述。
來源參考:
“紀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終極;限度
指事物發展的終點或最大邊界,常用于否定句,強調“沒有盡頭”或“不知節制”。
例:古籍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左傳·文公十八年》)描述貪婪無度。
引申為窮盡
強調數量、程度等無法估量,帶有“無窮無盡”的意味。
例:“國家政化長遠,不可紀極”(《北史·李先傳》)。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後常見于史書和文學作品中:
“紀極”兼具“限度”與“無窮”的雙重含義,多用于批判無節制行為或形容事物的極緻狀态,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寶籍悲摧犇濑避墬别具肺腸髀裡肉生禀告才伐材貢冊贈愁愁垂堂除皮雛燕詞辨村律院丹幟德容言功點抹跌跌爬爬滴留留豆腐腦陡峭獨出心裁對台戲房籠飛沙走石浮清鬲閉鈎元摘秘官學黃獨甲乙丙丁靜樂濅淫技勇勘鞫刻砥樂和和遼東鶴露劾枚紀門塾綿羃妙翰廟主敏邁鳥伏獸窮平平千古獨步诮姗青梅棄之如敝屐三珠樹戍士四邊凈腆愧投桃報李推廓頑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