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裡肉生的意思、髀裡肉生的詳細解釋
髀裡肉生的解釋
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詞語分解
- 髀的解釋 髀 ì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複生(因長久不騎馬,大腿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 生的解釋 生 ē 一切可以發育的物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了最初的體積和重量,并能發展長大:誕生。滋生。生長。 造出:生産。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機。出生入死。舍生取義。 有生命的東西的簡稱:衆生。喪
網絡擴展解釋
“髀裡肉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ì lǐ ròu shēng,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 本義:髀(大腿)上的肉因長期不騎馬而重新生長,形容人長期處于安逸舒適的生活狀态,缺乏作為。
- 引申義:常用來批評或自嘲因安于現狀而虛度光陰、事業無成的狀态。
出處與典故
- 源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時,感歎自己多年未征戰,大腿因久不騎馬長出了贅肉,并流淚感慨:“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用法與示例
- 近義詞:髀肉複生(意義完全相同,可互換使用)。
- 反義詞:奮發有為、欣欣向榮。
- 例句:
- “他回顧近年安逸生活,不禁感歎髀裡肉生,決心重新振作。”
- 古例:“備住荊州數年……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
注意
-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 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髀肉複生”混淆(二者實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髀裡肉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的肚子上的贅肉很多。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髀”表示大腿,“裡”表示内部,“肉生”指贅肉生長。以下是對這個成語的更詳細說明:
部首和筆畫:成語《髀裡肉生》的部首是“肉”,共有12個筆畫。
來源: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書《漢書·霍光傳》中的一句話:“霍光謝罪,喪帝,坐于地,開腹,大髀内積,肉生。”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霍光腹部贅肉的豐滿。
繁體字:《髀裡肉生》的繁體字為「髀裡肉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髀裏肉生」,使用的是古代漢字形體。
例句:他工作太忙,經常加班吃夜宵,導緻肚子上的贅肉髀裡肉生。
組詞:髀肉盈床、膘肥體壯、飽經風霜等。
近義詞:滿腹肉、腹中贅肉。
反義詞:骨瘦如柴、皮包骨頭。
希望這些直接給出結果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