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砥的意思、刻砥的詳細解釋
刻砥的解釋
刻苦磨砺。 清 方苞 《孫徵君傳》:“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砥的解釋 砥 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國三門峽)那樣屹立在黃河激流中,喻中堅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細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刻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dǐ,其核心含義為刻苦磨砺,常用來形容通過嚴格自律和持續努力來提升自我素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義拆分:
- 刻:指“刻意、刻苦”,強調主觀上的努力和堅持。
- 砥:原指“磨刀石”,引申為“磨砺、修煉”,比喻通過外在或内在的錘煉提升自我。
- 整體含義:結合兩字,表示通過刻苦努力不斷磨煉自身,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用法與出處
- 文獻用例:
- 清代方苞在《孫徵君傳》中記載:“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此處描述主人公通過“刻砥”修身,體現自律與堅持。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對品德、學問或技能的長期錘煉,如“他數十年如一日刻砥學問,終成大家”。
相關拓展
- 近義表述:磨砥刻厲、砥砺前行、卧薪嘗膽。
- 文化内涵:該詞蘊含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克己”的理念,強調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用法示例,可參考《孫徵君傳》及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砥的意思
刻砥(kè d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細膩而準确的語言描繪或刻畫。它常用來形容筆墨之功,以及人的堅韌和執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砥由“刀”(刂)和“石”(石)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來源
刻砥最早出自《論語·季氏》一篇,其中有句話“و心愛刻砥”。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漢語詞彙中的一個常見詞。
繁體
刻砥的繁體字為「刻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刻砥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如刻字的部首“刀”會寫成一種古代刀形,石字的部首“石”則會寫成更加方塊的形狀。
例句
1. 他精準地刻砥着周圍的一切,使人感受到細節之美。
2. 這位作家用他的筆刻砥描繪出一個令人心動的故事。
組詞
刻砥書法、刻砥精神、刻砥不妥、刻砥銘心
近義詞
刻畫、描繪、刻印
反義詞
概括、模糊、含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