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獨具風格,無與倫比。形容造詣之深。 宋 張戒 《歲寒堂詩話》卷上:“ 顔魯公 之書,雄姿傑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千古獨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獨具風格,無與倫比,形容某人的造詣或成就達到極高的境界,超越時代。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顔魯公之書,雄姿傑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原用于贊譽顔真卿書法造詣的獨特性與卓越性。
三、用法與特點
四、經典例句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強調事物的獨創性與不可超越性。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文學、藝術等領域,形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千古獨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某個人或事物在某方面的表現超過了其他人的能力或水平,獨一無二,長時間以來仍然無人能及。
《千古獨步》的拆分部首是“十”,筆畫總數為28畫。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千古鳳凰池,恒傳美人書。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隨後,在明代楊慎的《世說新語·藝文》中有“臨淄先生不屑小樂廬,自言千古獨步”一句。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使用,成為固定搭配。
《千古獨步》是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古時候對于漢字的寫法有些差異,與現代相比,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千古獨步》這個成語的字形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的音樂才華在這個時代是千古獨步的。
千古、獨步。
唯我獨尊、無與倫比。
默默無聞、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