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學的意思、官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學的解釋

(1).舊時官府設立的學校。 西周 的國學、鄉學, 漢 的太學、州郡縣學, 唐 宋 後的太學、國子監、府州縣學, 元 後的社學,皆屬官學。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序》:“ 唐 興,官學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歎曰:‘我能一意自肄于官學,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八旗官學》:“ 雍正 中,設八旗官學,凡三品。”

(2).官方奉行的學說。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韓非 雖死,而他的學說實際上成為 秦 代的官學,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對 中國 思想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學是中國古代由官府直接興辦和管理的教育體系,主要分為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兩類。其核心特征是以培養官員、傳播官方學說為目标,且長期為貴族或特定階層服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1. 中央官學
    由國家直接設立,包括:

    • 最高學府:如漢代的太學、晉代的國子學(後稱國子監),主要教授儒家經典,旨在培養官員。
    • 專科學校:唐代發展出史學、算學、醫學等專科教育,如書學、律學、畫學等。
    • 貴族學校:如清代八旗官學,僅限貴族子弟入學。
  2. 地方官學
    按行政區劃設立,如漢代的郡國學、唐代的府州縣學。漢平帝時期明确規定:“郡國曰學,縣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形成層級體系。

二、曆史演變

三、特點與影響

四、與私學關系

官學常與私學并存,如唐宋時期官學興盛,但民間書院(私學)亦蓬勃發展,兩者互補形成多元教育體系。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官學制度或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漢書·儒林傳》《唐六典》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學

官學,是指官方設立或支持的學術機構或學術體系。它承載了一定的政治意義,并擁有傳授正統學問和實施教育的職能。官學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影響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學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學,分别為宀(宓字旁)和學(學字旁)。其中宀的筆畫數為3,學的筆畫數為8。

來源

官學一詞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最初的官學為官方設立的學校,用于培養官員的文化素質和政治能力。官學大緻可以追溯到唐朝,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則是在宋代。宋代的官學以國子監為核心,主要職責是選拔和培養官吏。

繁體

官學的繁體字為「官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官學的寫法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字形。

例句

1. 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官學,如國子監和太學。

2. 在中國的官學中,學生們接受嚴格的教育,以備将來從政。

組詞

官方、學問、學術、學校、學院、學生、政治

近義詞

國學、朝廷學、官方教育

反義詞

私學、民間學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