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紀的意思、枚紀的詳細解釋
枚紀的解釋
一一記錄。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授曲》:“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尾,所謂收音者是也……字字皆然,不能枚紀。”
詞語分解
- 枚的解釋 枚 é 樹幹:伐其條枚。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馬鞭:以枚數(?)阖(用馬鞭指點着數門扇)。 量詞,相當于“個”,多用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網絡擴展解釋
“枚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逐一、詳細記錄或列舉事物,強調逐條記錄的完整性。
- 詞源:由“枚”(古代計數單位,如“一枚”)和“紀”(記錄、整理)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逐條記錄”。
引證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原文為:“字字皆然,不能枚紀。”此處形容戲曲發音需逐字斟酌,無法一一詳述。
- 例句:現代用法如“史料浩繁,難以枚紀”,表示事物繁多無法逐一記錄。
讀音與結構
- 拼音:méi jì(注音:ㄇㄟˊ ㄐㄧˋ)。
- 詞性:動詞,多用于書面語境。
- 結構:并列式合成詞,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辨析與誤用
- 與近義詞區别:類似“枚舉”,但“枚紀”更強調“記錄”而非單純列舉。
- 常見誤讀: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數量極少”,實為混淆了其他成語(如“寥寥無幾”),需注意區分。
權威參考
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或《閑情偶寄》原文進一步了解其古典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枚紀》的意思
《枚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紀念、記錄事件的方式或方式。它是将一系列事件或事物按照時間順序,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來,以便于回顧和傳達。
《枚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枚紀》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十(shí),分别表示木頭和十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枚紀》的來源
《枚紀》一詞來源于古代的紀事枚舉方式。在古代,人們使用木質或竹制的簡牍,分别記載事件的年份和事件名稱,然後将它們用線穿在一起,形成一串串的時間線。這些時間線被稱為《枚紀》。
《枚紀》的繁體
《枚紀》的繁體字是「枚紀」。
《枚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枚紀」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中,「枚」有兩種古代寫法,分别是「楣」和「梅」。而「紀」的舊時寫法是「紀」。所以,《枚紀》在古時候的寫法可以是「楣紀」或者「梅紀」。
《枚紀》的例句
1. 他通過寫一本《枚紀》,詳細記錄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和結果。
2. 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枚紀》改編而成的。
《枚紀》的組詞
衍生詞: 書枚紀、編枚紀、紀事枚舉。
《枚紀》的近義詞
近義詞: 事件紀錄、曆史記載、年表。
《枚紀》的反義詞
反義詞: 遺忘、淡忘、不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