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給的意思、量給的詳細解釋
量給的解釋
酌量給予。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每朝炊報熟,即納於庫,逐時量給,緘鏁嚴密。”《宋史·石熙載傳》:“雖令還宗而不奪其官,復以財産量給之。”《明史·循吏傳·張淳》:“ 永 ( 永康縣 )人貧,生女多不舉。 淳 誡勸備至,貧無力者捐俸量給,全活無數。”
詞語分解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 給的解釋 給 (給) ě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态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将: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 (給) ǐ 供應:供
專業解析
“量給”是由“量”與“給”組合而成的複合動詞,其含義需從漢字本義及組合邏輯分析:
一、字義解析
- 量(liàng):《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計算、估測事物的數目或程度”,如“量力而行”強調根據實際能力行動(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給(jǐ):《漢語大字典》指出其核心含義為“供應、供給”,如“自給自足”體現資源供給關系(來源:四川辭書出版社《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二、複合詞邏輯
“量給”可理解為“基于實際情況或需求進行供給”,常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例如《漢書·食貨志》中“量給田宅”指根據人口或政策分配土地,體現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來源:中華書局《漢書》點校本)。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量給”多用于書面語或專業領域,如經濟學中的“按需量給”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供給策略(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經濟學術語詞典》)。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語義泛化。
網絡擴展解釋
“量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酌量給予”,即根據實際情況或需求,經過權衡後給予一定數量的事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用法
-
基本解釋
“量”指衡量、估量,“給”表示給予,組合後強調“在考量具體需求或條件後,靈活分配”。
例如:
- 古代赈災時“量給糧食”(根據災民人數定量發放)。
- 現代可引申為“量給資源”(根據項目需求分配資源)。
-
語境特征
-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政策、文獻記載等。
- 常見搭配對象包括物資、財産、援助等需要合理分配的事物。
曆史與文獻用例
- 南唐《金華子雜編》:“每朝炊報熟,即納於庫,逐時量給。”
描述糧食入庫後按需分配的制度。
- 《宋史》:“復以財産量給之。”
指財産經評估後部分歸還。
- 《明史》:“貧無力者捐俸量給。”
官員捐出俸祿救濟貧困者,體現靈活救助。
讀音與詞性
- 讀音:
- “量”在古漢語中多讀作liáng(動詞,意為衡量),現代也可讀liàng(名詞,指數量),但結合語境,“量給”通常讀作liáng gěi。
- 詞性:
動賓短語,可作謂語(如“量給錢糧”)。
近義詞與關聯詞
現代應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量給”使用頻率較低,多被“按需分配”“定量供應”等替代,但仍可在學術或曆史文獻中見到。例如:
- 統計學中“量給樣本分位數”;
- 工程學中“量給加速度參數”。
如需進一步了解“量”的詳細釋義(如度量、容量等),可參考權威字典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虧心稗史拜謝白暈飽受本名不打布衣黔首擦身稱聲窗闆出尖詞體打把式隄火東山屐獨峯駝敦誘訛謬芳椒反潛機法師飛溜覆亡幹糙箇中人家駭亂罕俦後唐皇士會董霍玉腳踏實地精金良玉鏡籢津堠寂若死灰淚漣煉思滅除冥契謀夫孔多摸瞎平實青覽情種聲名狼藉神示沈穩試嘗漱浣蜀桐訴諸公論淘摸同會通馭土蠭忘機未幾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