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朝的意思、明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朝的解釋

[tomorrow] 〈方〉∶明天

詳細解釋

(1).清晨。 晉 左思 《嬌女》詩:“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五:“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我且歸去,你明朝卻送我丈夫歸來則個。” 潘漠華 《三月五夜》詩:“明朝将離去,為了你,又停留一天。”

(3).以後,将來。 五代 齊己 《感時》詩:“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 明 高啟 《松隱為愛叔能賦》:“我今身似浮雲閒,正合著在長林間。明朝倘許同栖泊,便拟飛隨白鶴還。”

盛明之朝。詩文中常稱本朝為“明朝”。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懸車侍養》詩:“懸車乘去謝明朝,擺脫簪纓似一毛。” 宋 葉適 《再申省狀》:“惟欲乞身暮景,得謝明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朝”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明朝”一詞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均具有權威文獻依據:


一、朝代名稱(專有名詞)

指中國曆史上由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1644年),國號“大明”。


二、時間概念(名詞)

指“明日早晨”或“次日清晨”,屬古漢語常用義,現代語境中偶見于文學作品。


三、引申義:光明、清朗的早晨(形容詞性)

用于描繪天色明亮、氣象清朗的早晨,具文學色彩。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涵蓋曆史、時間、文學三重維度,符合漢語詞彙的規範性與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明朝”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時間詞含義(古漢語及方言用法)

  1. 字面解釋
    “明”指“次日”,“朝”指“早晨”,合指“明天早晨”或“次日”。例如晉代左思詩句“明朝弄梳台”即此意。

  2. 引申用法

    • 明日/隔天:如“今日相聚,明朝又将各自天涯”。
    • 未來:五代齊己詩“無窮今日明朝事”中的“明朝”指将來。
    • 方言:部分地區(如吳語)仍用“明朝”表示“明天”。

二、曆史朝代含義(1368年—1644年)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享國276年,傳16帝。其核心特征如下:

  1. 建立與鞏固

    • 朱元璋于1368年稱帝,定都南京,推翻元朝統治。
    • 推行中央集權:廢丞相、設錦衣衛、分權六部,奠定專制基礎。
  2. 重大事件

    •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藍玉案等):清除功臣,強化皇權。
    • 永樂盛世:朱棣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國力鼎盛。
    • 土木堡之變(1449年):明英宗被俘,明朝由盛轉衰。
    • 晚明危機:農民起義(如李自成)與後金(清)崛起,1644年滅亡。
  3. 社會與文化

    • 經濟:手工業繁榮,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 制度:科舉完善,八股取士成主流。
    • 外交:海禁與隆慶開關并存,影響貿易格局。

“明朝”既可指時間上的“次日/未來”,也可特指1368—1644年的中國曆史朝代。後者以高度集權、重大政治事件和複雜的社會變遷為特征,深刻塑造了近代前中國的面貌。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包攬詞訟表色逼酒不移時材武昌運朝日蓮斥叱慈教潨潺叢擁麤弊大禮拜登覽攧脣簸嘴地保抵堮二疏帆席諷谕府廪阜施高暮含哀槐芽餅皇天不負苦心人健步如飛京歌口傳心授愧悅鵾瑟拉攏陵波詅癡隆眄髦儁滅景冥淩命秩秾俊平三套穹帳掃庭神領意得身無長物事敗垂成式憑飾潤雙繡鼠盜碎月鎖梃兒榻車塘泥逃身天清日白土寇汙七八糟淆亂視聽諧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