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録的意思、課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録的解釋

謂征收賦稅。録,征收賦稅的簿冊。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宋均令虎渡江》:“今數為民害者,咎在貪殘居職使然,而反逐捕,非政之本也。壞檻穽,勿復課録,退貪殘,進忠良。” 王利器 校注:“《範書》作‘其務退姦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穽,除削課制。’”按,《範書》,指《後漢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録”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兩個維度解析。從構詞語素看,“課”本義指考核、征收,如《說文解字》訓“課,試也”,後引申為教學單元;“録”通“錄”,《玉篇》釋為“記也”,即記載、抄寫。二字組合後形成雙重動作指向:一是指對教學内容進行系統記錄,《漢語大詞典》載其作動詞時表示“整理講學内容并謄寫保存”;二是指古代官府文書,特指賦稅征收或政績考核的簿冊,如《宋史·食貨志》提及地方需“歲終課録田畝增減數”。

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可見特殊用法,如明代書院講學時将師生問答輯為《講會課録》,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中多引此類文獻作為學術史材料。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教育史研究領域仍具術語價值,如《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将“課録”定義為“古代教育機構的教學實錄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

“課録”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一、教學/學習場景下的含義(現代常見用法) 指記錄學習内容或教學經驗的筆記本。

二、古代賦稅場景下的含義(曆史文獻用法)
指征收賦稅或相關簿冊。

辨析建議
現代使用多指第一種含義,第二種屬于曆史專有用語。若在古籍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與賦稅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洲膘滿撥獺不辟斧钺殘剝燦铄慈良詞心村寺逮赴獃氣登覆釣線誂越段修笃近舉遠蠹蠍方兄煩碎忿忿否認副研跟手怪聲怪氣規銘黑鬒鬒哄堂後盾黃鱓戶止胛肢窩驚起箐澤進退有常嫉怒酒材镌谕峻逼喀喀看家焜晃六大論德暖煦平頭秦冤軟步桑葚散束山廚沈菀衰統書尺瑣渎托于空言下半截翔鸾翥鳳笑調遐徵霞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