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阻難;約束。《釋名·釋天》:“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 王先謙 疏證補:“ 高誘 注《秦策》雲:‘限,難也。’直以難訓限,與此限止義合。” 沉從文 《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可是到後來機會委屈了他,環境限止了他。”
(2).限制;止境。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 回纥 統治者竟把兩府看作附庸,無限止地征收賦稅。” 毛6*澤6*東 《抗日遊擊戰争的戰略問題》第四章:“但是大勢所趨,它的進攻是有一定限度的……無限止地吞滅 中國 是不可能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限止漢語 快速查詢。
“限止”是一個由“限”和“止”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限”指劃定範圍或約束,“止”意為停止、阻斷,合起來表示通過約束或強制手段使某種行為或事物停止或受限。該詞既可用于具體行為的禁止(如政策法規),也可表達抽象概念的限制(如能力或環境的局限)。
阻難與約束
強調通過外力幹預進行阻止,如《釋名·釋天》中“限止之也”描述自然規律對物候的約束。現代用法如沈從文作品中“環境限止了他”,指外部條件對人的制約。
範圍性限制
表示事物發展的邊界或止境,如《中國通史》提到“回纥的限止”指向地理或勢力範圍的界定。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例句,可參考(滬江詞典)和(單詞乎)的詳細引證。
《限止》是一個動詞,意指限制、制止、阻止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阝”(阜)部,右邊則是“⻏”(皿)部。
“阜”表示土山,象征屏障和阻礙。那麼在“限止”這個詞中,它的意味是限制。而“皿”表示容器,也可引申為盛放、承載的概念。所以,“限止”表示通過建立屏障或容器來阻止某種行為或活動。
《限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曆程。它是由“⻏”和“阝”兩個字形合并而成的。在古代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較為複雜,是“鎮”或“閿”。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限止》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是“豋”和“飩”。“豋”表示城門的門栓,暗示阻止。“飩”表示各種食物取之于城市,暗示限制食物的進入。
1. 通行量過大,路邊的停車場有必要對車輛進行限止。
2. 為了确保公平交易,公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銷售限止政策。
組詞:限制、制約、禁止、阻礙
近義詞:制止、禁锢、克制
反義詞:放松、寬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