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地軍營巡夜打更的梆子聲。 唐 孫逖 《為宰相賀破吐蕃并慶雲見表》:“永罷邊柝,遂清虜庭。” 宋 司馬光 《送瀛州籤判蘇秘丞》詩:“投壺邊柝靜,倚馬檄書成。” 清 徐昂發 《經廣武城》詩:“夜眠朝射獵,邊柝寝不驚。”
關于“邊柝”一詞的解釋,根據現有資料顯示:
基本含義
指古代邊境上的關隘或管轄範圍,由“邊”(邊境)和“柝”(原指木制櫃子,此處引申為關卡)組合而成。
補充說明
若有具體文獻出處或語境需求,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進一步分析。
邊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與邊防有關的事務或部門。
邊柝的部首是辶(辵),總筆畫數為11。
邊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中,意思是指邊境的守備和防護。在繁體字中,邊柝的寫法為邊柝。
在古代,邊柝的寫法可見于《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字形與現代相似,但字體結構可能略有差異。
1. 邊柝嚴密,為國安甯。
2. 他在邊柝部門工作了十年。
組詞:邊柝部門、邊柝事務
近義詞:邊防、邊疆
反義詞:内政、内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