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戊己的意思、戊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戊己的解釋

(1).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禮記·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鄭玄 注:“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時之間,從黃道,月為之佐。至此萬物皆枝葉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為日名焉。”《呂氏春秋·季夏》:“中央土,其日戊己。” 高誘 注:“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事類賦》卷十九引 晉 張華 《博物志》:“鷰戊己日不銜泥塗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適偶有所偏解,猶鶴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達於他事也。”

(2).古以十幹配五方,戊己屬中央,于五行屬土,因以“戊己”代稱土。 宋 蘇轼 《思無邪齋贊》:“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3).見“ 戊己校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戊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主要涉及天幹紀日、五行學說及中醫理論等領域,具體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紀日概念
    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古代用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環紀日,戊為天幹第五位,己為第六位,兩者合稱“戊己”。

  2. 五行與方位象征
    在五行學說中,戊己對應中央方位,屬土。其中,戊為陽土,象征剛硬之土;己為陰土,代表濕潤之土。此概念與古代宇宙觀中的“中央土”相契合,如《禮記·月令》提到“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二、中醫理論中的關聯

  1. 髒腑對應關系

    • 戊日屬陽土,對應足陽明胃經,故中醫認為胃經在戊日氣血旺盛。
    • 己日屬陰土,對應足太陰脾經,脾經則在己日活躍。
      這一理論源自《素問·髒氣法時論》:“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
  2. 臨床應用
    古人通過觀察戊己日的生理特性,指導養生或治療,例如強調脾胃調理在長夏(季夏)時的重要性。


三、文化延伸

  1. 文獻記載
    《呂氏春秋》等古籍以“戊己”代指土屬性,如高誘注:“戊己,土日。”蘇轼《思無邪齋贊》中“培以戊己”亦以戊己象征土壤。

  2. 特殊用法
    另有“戊己校尉”一詞(漢代官職),但與本文詞義無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戊己”的核心意義圍繞天幹紀日與五行中的“土”屬性展開,既體現古代時間記錄方式,又融合了中醫、哲學等多元文化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中醫應用細節,可查閱《素問》《禮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戊己:一個有着豐富涵義的漢字

戊己(wù jǐ)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戈”和“己”,總共有5畫。它是一個古老而豐富含義的漢字,下面将為大家詳細介紹。

來源和繁體

戊己這個漢字的來源較早,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金文和篆文,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形狀。在繁體字中,戌己的己字寫作“巳”,但發音與“己”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戊己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些許差異。戊的舊字寫法類似于一個掃把,從上至下的兩個彎曲垂直線代表戈。己的舊字寫法則是兩個相交的斜線,稍微類似現代字的“巧”,也有一點點像兩匹相互糾纏的蛇,象征地支,十二生肖之一。戊己在古代代表着兵器和鬥争。

例句

1. 《管子》中有一句名言:“戊己已震、戊己已動”,表達了在戰争中勇士們的英勇行動。

2. “這個年輕人精明能幹,已經展現出了戊己的才幹和決心。”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戊巳(wù sì):由戊和巳兩個部首組成,意思是“五”。它可以用來表示地支中的第五個月份,也用來表示某一年代中的第五十年。

近義詞:力(lì)、勇 (yǒng)、膽 (dǎn)

反義詞:和(hé)、平 (píng)、泰 (tài)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