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抟風飛躍。喻迅速高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元和元年登科記京兆等第榜叙》:“天府之盛,神州之雄,選才以百數為名,等列以十人為首……得之者摶躍雲衢,階梯蘭省,即六月沖霄之漸也。”
“抟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抟躍”原指“抟風飛躍”,即憑借風力盤旋高飛,後多用于比喻迅速升遷或平步青雲的狀态。
詞源解析
引申義
多用于形容仕途或地位的快速晉升。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的“抟躍雲衢”,即指通過科舉等途徑迅速進入高位。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唐摭言》等古籍,或漢字源流解析工具。
《抟躍》是一個動詞詞組,它的意思是形容人或動物跳躍、翻滾等動作。通常用來形容身姿輕盈、靈動的動作。
《抟躍》的部首是手,它是由手部和兔部組成。手部表示與手相關的動作,兔部表示動作的輕快、靈敏。
《抟》的筆畫數為十三畫,是比較複雜的漢字。它的寫法包括先畫兩個豎撇,再畫一橫,最後畫上面的撇,表示手的動作。
《躍》的筆畫數為六畫,較為簡單。它的寫法是先畫一個斜撇,再畫上下兩個橫,表現出人或動物跳躍的動作。
《抟躍》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詩經·王風·君子偕老》。有些人也通過創造新詞的方式,将其拆分成兩個獨立的詞,抟和躍,分别表示捏、握、攥、拿和跳躍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抟的寫法保持不變,而躍的寫法是「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抟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撚躍」。其中,「撚」的意思是用手指夾取物品,表示用手的動作;「躍」表示跳躍的意思。
他像隻靈巧的猞猁一樣,在林間抟躍。
小孩子迎着海風,歡快地抟躍在沙灘上。
組詞:抟捏、躍動、抓取。
近義詞:騰躍、起騰、飛躍。
反義詞:沉重、固定、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