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朓朒的意思、朓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朓朒的解釋

朒朓。《新五代史·司天考一》:“乃包萬象以為法,齊七政以立元,測圭箭以候氣,審朓朒以定朔。” 明 陸垹 《篑齋雜著·歲差》:“是故定朔必視四百四十一畫前後為朓朒,隻在一畫之閒。”《明史·曆志一》:“不然,積以歲月,躔離朓朒,又不合矣。”參見“ 朒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朓朒”的正确詞序應為“朒朓”(nǜ tiǎo),是古代天文曆法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 朒(nǜ)
    指農曆每月初一(朔日)時,月亮在東方出現的現象。此時月相為新月,因運行軌道差異,月亮會提前在東方微現,古人稱此不足之态為“朒”。

  2. 朓(tiǎo)
    指農曆月末(晦日)時,月亮在西方出現的現象。此時月亮本應隱沒,但因軌道變化仍可見于西方,古人稱此“盈餘”之态為“朓”。

背景補充
該詞源自《說文解字》,反映了古代對月相變化的觀測。例如《月賦》中“朒朓警阙”即以月相盈虧警示人事需趨吉避兇。兩字連用也引申為“盈缺變化”,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對自然規律的哲學化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朓朒》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為“幽靜”的意思。它由“月”和“頭”組成,其中“月”是指月亮,而“頭”則表示頂部或者頭顱。因此,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幽靜”的意思。 這個字的部首是月字旁和提手旁。月字旁是指與“月”相關的字部,而提手旁則是執着物品的提手的形狀。這兩個部首在《朓朒》中都有出現。 《朓朒》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清楚,但可以猜測它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出來用來描述幽靜之地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朓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關于《朓朒》這個字的古代寫法目前沒有明确的記錄。 下面是一些使用《朓朒》的例句: 1. 心情煩悶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坐在院子的角落,享受着那裡的朓朒。 2. 這裡與塵嚣世界相隔甚遠,是一個可以找到内心甯靜的朓朒之境。 組詞方面,由于《朓朒》屬于一個較為獨特的詞語,它并沒有太多可以與之組合的詞彙。 與《朓朒》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幽深”、“靜谧”等。這些詞語都有描述安靜、甯靜和幽靜之地的意思。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朓朒》對立,但與其相反的可以是喧嚣、嘈雜等詞彙,用來形容熱鬧、吵鬧的環境。 綜上所述,《朓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幽靜”,由“月”和“頭”組成。它的部首為月字旁和提手旁,來源未知。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寫法尚無正式記錄。它可以用來形容安靜、幽靜的環境。組詞方面并不常見,與其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幽深”、“靜谧”。反義詞方面則可以用“喧嚣”、“嘈雜”來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