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狀的意思、結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狀的解釋

舊時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證明、擔保或了結的文書。《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衆吏雖懷妬忌,無可奈何,做好做歉的説發 金滿 備了一席戲酒,方出結狀,申報上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宋 鹹淳 辛未,正言 陳伯大 議考試士子……年十五以上能文者,許其鄉之貢士結狀保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zhuàng,主要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舊時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證明、擔保或了結的文書。這類文書通常用于法律、行政事務中,具有官方認證或責任約定的性質。

  2.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 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問衆僧要了本房僧人在逃的結狀,一同宋喜來回複提點。”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記載,科舉考試中需鄉貢士“結狀保送”考生。
      這些例子表明,“結狀”在古代多用于司法、科舉等場景,作為責任或身份的憑證。
  3. 用途與性質
    它屬于契約類文書,強調法律效力,常見于民間糾紛解決、官方事務辦理等場合。例如《警世通言》中描述用結狀申報上司,體現其行政功能。此外,“結”字本身有“系、聯結”之義,進一步說明此類文書具有約束性。

“結狀”是古代中國特有的法律文書形式,兼具證明與擔保功能,常見于明清文獻,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契約關系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狀》的意思是什麼

《結狀》是指一種關于法律的書信或文件,用于載明某種情況或請求并附帶相關證據材料。通常,結狀是由當事人向法庭提交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狀》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章”,其中“纟”是由“纟”字旁構成的部首,表示與紡織品相關的含義;“章”則表示這個字的聲音和含義。

根據拆分,我們可以知道《結狀》中的“纟”部分包含四畫,而“章”部分包含六畫。

來源

《結狀》最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用來紀錄事情的方式非常有限。因此,他們需要通過書寫的方式來傳達信息。隨着法律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結狀》這個詞來表示書面文件來強調某些特定的情況或請求。

繁體

《結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結狀。這些字形在繁體中依然保留了多數傳統的字形特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現代漢字通常經過标準化處理,但在古代,人們有更多的書寫方式和字體。古代漢字中的《結狀》可能以一種略微變形的字形出現。

例句

1. 他通過法院提交了一份詳細的《結狀》來說明他的權益。

2. 律師為客戶準備了一份有力的《結狀》,以證明案件中的關鍵事實。

組詞

1. 結案:指一項法律案件被處理完畢。

2. 結局:指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或結論。

3. 詳結:指對某事情或案件進行詳細的描述和總結。

近義詞

《結狀》的近義詞包括:詞狀、狀紙、函狀。

反義詞

與《結狀》相反的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專門的法律術語,很難找到一個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