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序的意思、禮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序的解釋

本謂禮儀的次序得以實現。語本《禮記·禮運》:“故聖人參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 孫希旦 集解:“故君必正身立於無過之地,而與天地合其德,與鬼神合其吉兇,然後禮序而民治也。”又:“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 孫希旦 集解:“禮者,所行有節而不可亂,故言‘序’。”後以“禮序”泛指禮儀制度。《後漢書·皇後紀序》:“及 周 室東遷,禮序凋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源自《禮記·禮運》的“處其所存,禮之序也”,最初指禮儀規範在實踐中的次序性實現。孫希旦在《禮記集解》中強調,禮的施行需符合天地規律與道德準則,通過“修義之柄、禮之序”來治理人情,達到社會有序。

二、引申含義 隨着語義演變,“禮序”逐漸擴展為泛指禮儀制度體系,涵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行為規範及倫理準則。例如《禮記》中通過禮序确立君臣、父子等關系中的行為标準,成為維系社會結構的重要機制。

三、文化特征 禮序的核心理念體現在:

  1. 層次性——不同身份對應不同禮儀要求
  2. 功能性——通過規範調節人際關系
  3. 道德性——與仁義等倫理價值深度綁定

該概念至今仍影響着東亞文化圈對傳統禮儀的認知,但在現代語境中更多作為文化研究術語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序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禮”是指人們遵循的一種行為準則,而“序”則是指一種秩序或次序。因此,“禮序”指的是人們行為的準則和秩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辭源》中,将“礻”歸為“示”的旁(部首),而将“予”歸為“人”的旁(部首)。總共有6畫。

來源

“禮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重視禮儀的規範和秩序,認為通過遵循適當的禮儀可以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繁體

“禮序”的繁體寫法為「禮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寫作“禮序”的方式可能會有些不同,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礻予”兩個部首的規律。

例句

他對禮序十分重視,時刻遵守各種社交禮儀。

組詞

禮貌、禮儀、禮讓、次序、秩序。

近義詞

禮節、禮貌、規矩。

反義詞

無禮、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