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祭祀或燕飲時放在上位的酒杯。《禮記·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 孔穎達 疏:“祭祀時列之最在諸尊之上,故雲上也。”黃目,一種用黃銅雕飾的酒杯。《禮記·少儀》:“尊者,以酌者之左為上尊。” 鄭玄 注:“尊者,設尊者也;酌者鄉尊,其左則上尊也。”
(2).泛指堂上的酒杯。《禮記·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孔穎達 疏:“上尊,堂上之酒尊。”
(3).謂上等酒。《元史·張思明傳》:“﹝ 思明 ﹞因疏 和林 運糧不便事十一條,帝勞以端硯、上尊。” 明 唐龍 《壽少師石淙先生五十韻》:“饌分玉筋潔,酒賜上尊醇。”
(4).尊奉。《史記·晉世家》:“十二年冬, 齊頃公 如 晉 ,欲上尊 晉景公 為王, 景公 讓不敢。”
“上尊”是一個多義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祭祀或宴飲的上位酒杯
指古代祭祀、宴席中陳設于最尊貴位置的酒器。例如《禮記·郊特牲》記載“黃目,鬱氣之上尊也”,孔穎達注“列于諸尊之上”。
堂上的酒尊
泛指置于廳堂中的酒器。《禮記·文王世子》提到“取爵於上尊”,孔穎達解釋為“堂上之酒尊”。
上等美酒
《元史·張思明傳》記載帝王賞賜“端硯、上尊”,此處代指品質卓越的酒。
尊奉、推崇
如《史記》卷三十九用“上尊”表示對人物或思想的尊崇,清代文獻中亦有“上尊谥”的用法。
在成語語境中,“上尊”可引申為地位或身份高于他人,形容社會、職場中的尊貴身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元史》等典籍,或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上尊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它在漢語中表示對某人或某物的高度尊敬和崇拜,強調對其地位、品質和能力的仰慕和推崇。
上尊這個詞由“上”和“尊”兩個字組成。
“上”字由三個筆畫組成,它的部首是一,讀音為shàng,意為在頂部、向上。
“尊”字由九個筆畫組成,它的部首是寸,讀音為zūn,意為尊敬、尊奉。
上尊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文化中的儒家經典《詩經·小雅·上風》中,“民之父,伯夷敬止。上帝之尊。”表達了對伯夷的高度尊敬和對其品質的贊美。
上尊的繁體字為「上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和含義基本相同。
他是我們心目中的上尊。
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上尊,學習他的優點。
尊敬、尊重、崇拜、敬重
崇敬、推崇、尊崇
藐視、輕視、小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