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好的皮膚。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自頸以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詩……凡刻三十餘處,首體無完膚。”《新唐書·忠義傳下·劉迺》:“帝狩 奉天 , 迺 卧疾私第, 朱泚 遣人召之,固稱篤。復遣僞相 蔣鎮 慰誘, 迺 佯瘖不答,炙無完膚。”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孫何 ﹞對太醫曰:‘禀父母完膚,自失護養,緻生疾疹。’”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完整。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幾無完膚。”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石林詩話>》:“於是薈萃諸本,互資校勘,補闕訂訛……凡閲數月始畢事。瘡痏一洗,而此書始有完膚矣。”
“完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意義
指完好的皮膚,即皮膚沒有傷痕或瑕疵。例如《酉陽雜俎》中描述“體無完膚”,形容身體被刺滿詩文,皮膚無一處完好。
比喻意義
引申為事物的完整性,常用于否定形式,如“幾無完膚”表示被批駁得毫無完整之處。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典故被“捃摘”後“幾無完膚”,即用此比喻。
常見反義成語為“體無完膚”,強調徹底否定或損傷的狀态。
總結來看,“完膚”既指皮膚完好,也隱喻事物的完整,多用于文學或批判語境中。
《完膚》是一個漢語詞語,指某些美容産品或方法能夠使皮膚完全潔淨、無瑕疵。
《完膚》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拆分的筆畫數分别為3畫和7畫。
《完膚》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出處或曆史記錄。
《完膚》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完膚」。
根據現有文獻和字書的記載,古代漢字中沒有單獨出現過“完膚”這個詞。
1. 她使用了這款護膚産品後,臉上的痘痘完全消失,實現了完膚之效。
2. 這家美容院保證每位顧客都能體驗到完膚的效果。
完美、完善、完全、高興、膚色、護膚
完美、皮膚光潔、肌膚無瑕疵、肌膚無暇
不完美、皮膚有瑕疵、肌膚有痘痘、不潔淨的肌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