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完膚的意思、完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完膚的解釋

(1).完好的皮膚。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自頸以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詩……凡刻三十餘處,首體無完膚。”《新唐書·忠義傳下·劉迺》:“帝狩 奉天 , 迺 卧疾私第, 朱泚 遣人召之,固稱篤。復遣僞相 蔣鎮 慰誘, 迺 佯瘖不答,炙無完膚。”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孫何 ﹞對太醫曰:‘禀父母完膚,自失護養,緻生疾疹。’”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完整。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幾無完膚。”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石林詩話>》:“於是薈萃諸本,互資校勘,補闕訂訛……凡閲數月始畢事。瘡痏一洗,而此書始有完膚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完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鮮明比喻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詞源與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與基本釋義

該詞由"完"(完整、完好)與"膚"(皮膚)組成,字面指未被損傷的皮膚表層。《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完整的皮膚",強調生理層面的完好狀态。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該詞主要作為"體無完膚"成語的構成元素,表示身體皮膚遭受嚴重損傷的極端狀态。

二、引申語用功能

在曆時語言發展中,"完膚"通過轉喻機制衍生出雙重語義維度:

  1. 物理創傷層面:保留原始義指代肉體遭受的實質性創傷,如古代文獻中"鞭笞至無完膚"的刑罰描述。
  2. 抽象批判層面:現代漢語中更常見于比喻語境,表示觀點或事物被徹底批駁,如《中國成語大辭典》記載的"其學說遭攻讦而無完膚"這類學術批判場景。

三、典型用例解析

古代醫籍《金匮要略》載有"創潰無完膚"的病理描述,印證其原始醫學語義。當代語言實踐中,該詞多出現于文學評論領域,如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将傳統觀念批判得無完膚"的修辭手法,展現其語義虛化後的語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完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完好的皮膚,即皮膚沒有傷痕或瑕疵。例如《酉陽雜俎》中描述“體無完膚”,形容身體被刺滿詩文,皮膚無一處完好。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事物的完整性,常用于否定形式,如“幾無完膚”表示被批駁得毫無完整之處。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典故被“捃摘”後“幾無完膚”,即用此比喻。

二、使用場景

三、反義表達

常見反義成語為“體無完膚”,強調徹底否定或損傷的狀态。

四、古籍例證

總結來看,“完膚”既指皮膚完好,也隱喻事物的完整,多用于文學或批判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百縱千隨半山亭豹文鼠備員扯筋趁魚揰挏重山峻嶺垂頭喪氣當真稻場點酥娘發明獎風胡子風木含悲風亭風綴忿然作色忿世嫉俗古钗腳淮王渾如薦仍教軍醮筵交查解醫晉升舊中國久坐必有一禅隽秀憐恤樓花曼靡耦耕平陂破啼覃籲祈祝榮趎乳駒上流頭牲粢審拟室孫侍直水力發電送電聳突酸虀攤館騰騰兀兀天頭挺勁統配微撓武漢下串幰網小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