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借箸 ”。
“借筯”實為“借箸”,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表達,原指借用筷子來比劃分析形勢,後引申為替人謀劃或提出策略。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字詞本義
2. 引申含義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表達
注意:“筯”為“箸”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已統一規範為“箸”。若在古籍中見到“借筯”,其含義與“借箸”完全相同。
“借筯”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在飯桌上借用别人的筷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借”和“筯”。其中,“借”是旁字,“人”為内部結構,總共包括10畫;“筯”裡面的部首為“竹”,剩下的部分就是非部首筆畫了,總共有11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飲食文化。在古時候,人們出門在外用餐時,常常要和同伴分享一個大碗或一個大鍋裡的菜。為了避免交叉傳染,人們會借用别人的筷子來夾菜。這個行為被稱為“借筯”,成為一個常見的文化習俗。
“借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借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對于“借筯”這個詞,若以古代漢字來寫,可以是「借箸」或「藉箸」。這些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些許的差異,但都能夠準确表達該詞的含義。
1. 他心急如焚,隻得擅自借筯吃飯。 2. 由于忘帶筷子,她隻能向旁邊的同事借箸。
1. 借鑒:從别人那裡獲取經驗或知識。 2. 借款:向他人或機構借貸款項。 3. 借口:找借口來解釋或掩飾自己的行為。
借箸的近義詞可以是借杯、借盞,都是指借用對方的器具。
借箸的反義詞可以是自用,表示使用自己的筷子而不借用他人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