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侶的意思、靜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侶的解釋

指退居林下的同伴。 唐 白居易 《夢得相過援琴命酒因彈秋思偶詠所懷兼寄繼之待價二相府》:“閑居靜侶偶相招,小飲初酣琴欲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靜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靜”本義為安定、無雜聲,《說文解字》釋作“審也,從青争聲”,引申為心境平狀态。“侶”指同伴、伴侶,《玉篇》注為“徒伴也”。二字合稱“靜侶”,特指共同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修行夥伴,常見于宗教文獻與文人雅集記載,如唐代姚合《寄紫閣隱者》詩雲:“靜侶時相勵,清觞味更醇。”

二、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靜修身”的哲學理念,既可指禅門中共修佛法的僧友(如《五燈會元》載“靜侶同參柏子禅”),也見于道家典籍描述煉丹道友,明代《道藏》中即有“靜侶三人守丹爐”的記載。文人群體則借指詩社中志趣相投的雅士,清代朱彜尊《曝書亭集》多次使用此稱。

三、語義流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在研究古典文學、宗教哲學的專業文獻中仍作為術語存在。最新版《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328頁明确收錄,釋義為“指共同修習的方外之友”。

網絡擴展解釋

“靜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一、基本釋義

“靜侶”指退居林下的同伴,即共同隱居或遠離世俗生活的夥伴。該詞由“靜”(安靜、沉靜)和“侶”(伴侶、同伴)組成,強調在甯靜環境中志同道合的交往關系。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來源
    出自唐代白居易《夢得相過援琴命酒因彈秋思偶詠所懷兼寄繼之待價二相府》:“閑居靜侶偶相招,小飲初酣琴欲調。”此處“靜侶”指詩人隱居時的友人。

  2. 語境分析
    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退隱後的生活狀态,體現淡泊、清靜的志趣,常見于古典詩文或曆史文獻中。

三、近義詞與擴展

四、現代適用性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創作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可借“靜侶”表達對甯靜生活或知交的向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劾暗寫白藤罷退悲撓避瓜防李并緣必争之地不嗣辭遜錯雜代本大謬不然蹈道鄧漿電闼締造東吳二參放绁馮谖劍趺鼻革號工作總結蝈氏寒鴻黃參花陣卉裘繪制蹇策建官澆競嗟虖碣石矜貧恤獨亢心憍氣來劄爁炎陵令理屈詞窮離支南棧道腦颏凝華配鹽幽菽骞崩旗營善譚砂鐵沈昧時芳適秝鲐皮銅鴨祥編相求銷售點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