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respect on New Year's Day as a group;pay a New Year call together] 舊指有喜慶祝賀之事,相聚而拜。今指機關、學校等集體的成員為慶祝新年或春節而聚在一起互相祝賀
有喜慶祝賀之事,相聚而拜。今指機關團體于元旦或春節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朱子語類》卷九一:“團拜須打圈拜;若分行相對,則有拜不着處。”《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以後就是門生請主考,同年團拜。” 柳亞子 《民主黨派舉行團拜典禮》詩:“從容揖讓禮文優,團拜應為團結謀。”
“團拜”是一種集體慶祝節日的傳統禮儀形式,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團拜指集體成員在特定節日(如春節、元旦)相聚并互相祝賀的習俗。最初指因喜慶祝賀之事相聚行禮,後逐漸發展為機關、學校等單位在新春或重要節日組織的集體慶賀活動。
團拜體現了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和睦、社會團結的傳統,強調“集體”而非“個體”的祝福方式,符合現代高效、廉潔的價值觀。
如今廣泛存在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春節活動中,成為官方節日慶典的固定環節。例如,央視春節團拜會即典型代表。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或地域差異,可參考來源、2、8等權威資料。
“團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團體舉行的宴會或慶祝儀式。通常是親朋好友相聚,表達歡樂、祝福或紀念的一種方式。
“團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囗”和“扌”,其中,“囗”表示“團”,“扌”表示“手”。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團拜”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直觀和簡單,由“團”和“拜”兩個字組成。它的繁體寫法為「團拜」。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按照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團拜可以寫成「關拜」。這種寫法較為少見,現代通用的寫法是“團拜”。
1. 親朋好友團拜一起慶祝節日,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2. 這次團拜我們将舉行一場盛大的慶賀活動。
團聚、團隊、團結、團體、團圓、拜訪、拜謝、拜年等。
近義詞: 團聚、聚會、慶祝、歡聚。
反義詞: 散拜、離散、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