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羯胡的意思、羯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羯胡的解釋

《魏書·石勒傳》:“其先 匈奴 别部,分散居於 上黨 武鄉 羯室 ,因號 羯胡 。”舊時用以泛稱來自北方的外族。 唐 杜甫 《往在》詩:“前者厭羯胡,後來遭犬戎。” 清 黃燮清 《黃天蕩懷古》詩:“驄馬宜威臨陣日,羯胡喪膽渡 江 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羯胡,漢語詞典角度釋義為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稱,屬匈奴别部,主要活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其詞源可追溯至《晉書》等史籍,具備明确的曆史文化指向性。

基本釋義

“羯”本義為閹割的公羊,後引申指代族群。《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北方部族名,匈奴别部”,因族源與匈奴相關且習俗獨特而得名。《說文解字注》稱“羯從羊,示其遊牧特性”,反映其以畜牧為主的生存方式。

曆史淵源

羯胡原居中亞,東漢後遷至山西、河北一帶。據《晉書·石勒載記》,羯人石勒于公元319年建立後趙政權,成為五胡十六國中唯一由羯族建立的王朝。《資治通鑒》載其“骁勇善戰,精騎射”,軍事制度對北朝影響深遠。

文化特征

該族群信仰祆教(拜火教),《魏書·西域傳》記其“祀天神、崇火光”。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無獨立文字,今僅存部分音譯詞彙于《宋書》等文獻。唐代杜佑《通典》述其“衣皮裘,食畜肉”的生活習俗。

文獻記載

《洛陽伽藍記》卷四載“羯胡商賈聚于城南”,反映其經濟角色。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引《十六國春秋》詳述其社會組織形态。現代學者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标注其活動範圍為并州、冀州地區。

網絡擴展解釋

“羯胡”是中國古代對特定北方民族的稱謂,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羯胡”最初指匈奴别部,因居于上黨郡武鄉羯室(今山西潞城附近)而得名。其中“羯”字本義為閹割的公羊,後引申為族名。該族群屬于匈奴分支,魏晉時期被泛稱為北方外族,後成為“五胡亂華”中的五胡之一。

二、曆史發展

  1. 族群活動:羯胡原居中亞,隨匈奴内遷至山西、河北一帶,以農耕為生,與漢人雜處。
  2. 政權建立:羯人石勒于公元4世紀建立後趙政權,成為首個入主中原的羯胡政權,但統治期間民族矛盾尖銳,史稱“胡羯屠漢”。
  3. 後世影響:北魏時期,羯胡分支契胡(如爾朱榮)仍活躍于北方政治舞台。

三、體貌與文化特征

四、結局與消亡

冉闵起義後,羯胡遭大規模屠殺,殘部部分融入漢族(後裔多姓“石”),部分西遷消亡。至南北朝末期,羯胡作為獨立民族已不複存在。

擴展閱讀:關于羯胡的詳細曆史事件,可參考《魏書·石勒傳》《晉書》等文獻,或查看相關搜索來源(如、9、14)。

别人正在浏覽...

黯弱比目并威偶勢逋券償付晨炊星飯城壘螭陛傳嗣春缬餌人飜手雲覆手雨藩司豐贍富羨好高骛遠後昆徽绋回煞嘉寵椒花頌攪七念三津筏稽若雞壇救助連日連夜療理鸾纛馬薤麛卵内廐泥錢儗象槃散飄梁平安信掊怨撲箠傾家蕩産秋衣卻火雀撒手塵寰燒槽深喏深杳水局庶言四月灘頭同心如意屯種塗污王漿文石陛文子文孫無人問津項髻笑中有刀寫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