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徽绋的意思、徽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徽绋的解釋

繩索。引申為束縛。 宋 司馬光 《出都日塗中成》詩:“揚鞭出都門,曠若解徽紼。”參見“ 徽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徽绋”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讀音與結構


詞義解析

  1. 本義
    指繩索,特指用于捆綁的粗繩或束縛工具。例如《漢書·揚雄傳》中提到“徽纆”即繩索()。

  2. 引申義
    可象征束縛或約束,常用來比喻道德、禮法或現實中的限制。如宋代司馬光詩句“揚鞭出都門,曠若解徽紼”,即以“解徽紼”表達擺脫束縛之意()。


詞源與用法分析


例句與相關詞


“徽绋”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徽绋的意思

《徽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具有徽號的襟帶。在古代,這是一種官服上的裝飾物,用于辨别身份和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徽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彳”和“纟”。其中,“彳”表示走路的腳步,作為部首可以指示出與行動、移動相關的意思;“纟”表示纖細的絲線,作為部首可以指示出與紡織、纖維相關的意思。

《徽绋》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字

《徽绋》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祭義》中,指的是皇帝的徽號所系的襟帶。後來,這個詞逐漸推廣開來,用來泛指具有徽號的襟帶。

《徽绋》的繁體字為「徽紱」。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所以《徽绋》的古時漢字寫法也與現代稍有差異。其古漢字寫法為「徽綯」。

例句

1. 他身穿一襲華貴的龍袍,懸挂着一根金色的徽绋。

2. 那位将軍英姿勃發,胸前佩帶着徽绋,彰顯了他的高貴身份。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徽章、绋線、徽記、绋帶。

近義詞:徽號、符號、标志。

反義詞:普通、平凡、不顯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