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椒花頌的意思、椒花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椒花頌的解釋

《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 劉臻 妻 陳氏 者,亦聰辨能屬文,嘗正旦獻《椒花頌》。其詞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煥,标美靈葩,爰採爰獻,聖容映之,永壽於萬。’”後遂用為典實,指新年祝詞。 唐 戴叔倫 《二靈寺守歲》詩:“無人更獻《椒花頌》,有客同參柏子禪。”亦省作“ 椒頌 ”。 清 王龍文 《白下僧寮同緩耳守歲兼東杜于皇》詩:“改歲生千慮,諸天轉一乘。《陽春》迎 楚 客,《椒頌》祝良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椒花頌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特指新年祝酒辭或元旦應景的頌文,尤指女性創作的賀歲作品。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元旦習俗及女性文學表達密切相關,具體解析如下:


一、本義溯源

“椒花頌”字面指以“椒花”為題的頌文。“椒”指花椒,古人認為其性溫香烈,可辟邪祈福。漢代起有元旦飲椒酒(以花椒籽浸泡的酒)的習俗,寓意吉祥長壽。《荊楚歲時記》載:“俗有歲首用椒酒……又折松枝,男七女二,以獻尊長,雲‘獻壽’。” 而“頌”是古代以頌揚為主的文體。


二、典故出處

典故源于《晉書·列女傳》:

劉臻妻陳氏,聰辨能屬文。嘗正旦(元旦)獻《椒花頌》,其詞曰:“……标美靈葩,爰采爰獻。聖容映之,永壽于萬。” 陳氏在元旦向君王獻頌文賀歲,後世遂以“椒花頌”代指新年祝詞,尤重其女性創作背景。


三、文化内涵

  1. 歲時象征

    椒花為元旦節物,頌文承載新年祈福、驅邪迎祥的民俗意義,反映古人自然崇拜與時間儀式感。

  2. 女性文學表達

    作為早期女性創作的典範,“椒花頌”成為才女應制文學的符號,如清代汪端詩雲:“欲續椒花頌,頻占荻字書。”

  3. 禮儀功能

    唐宋時期,宮廷與士大夫家族延續元旦獻頌傳統,如杜甫《杜位宅守歲》言“盍簪喧枥馬,列炬散林鴉……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隱含節慶獻頌場景。


四、文體特征

作為頌體分支,“椒花頌”需符合以下規範:


參考文獻

  1. 《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

  2. 宗懔《荊楚歲時記》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3. 彭定求《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五(杜甫詩)

    中華書局,1960年.

網絡擴展解釋

“椒花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出處

“椒花頌”最早源于《晉書·列女傳》,記載晉代劉臻之妻陳氏在正月初一(元旦)向君王獻上一篇名為《椒花頌》的祝辭。該頌文以“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開篇,贊頌新年伊始的祥瑞,并以“聖容映之,永壽于萬”表達對君王長壽的祝願。

二、内容與象征

  1. 頌詞主題:以椒花為意象,椒花(花椒的花)在古代象征芳香、辟邪和吉祥。陳氏通過椒花寄托對君王的祝福,如“标美靈葩,爰采爰獻”暗喻品德高尚。
  2. 節日關聯:因創作于正月初一,後世将“椒花頌”與春節習俗結合,成為新年祝詞的代稱,如唐代戴叔倫詩雲:“無人更獻《椒花頌》”。

三、文學影響

此典故被廣泛用于詩詞創作:

四、衍生意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椒花”與“椒房”(代指後妃)的關聯,但此釋義與“椒花頌”的典故無直接關系,需注意區分。

“椒花頌”是以椒花為載體的新年祝詞,兼具禮儀性和文學性,反映了古代節慶文化中“以物寄情”的傳統。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祝福與贊頌,晉代以降成為文人常用的經典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寶旛弊衣疎食不君不字殘茶剩飯層疊拆除城禁赤黃踟蛛唇腐齒落辭面大馬金刀擔簦伄儅東竄西跳東遊西蕩二桃殺三士燔燧封建割據蜂腰分厘毫絲甘帶構連貫系黃埔軍校輝烈機窆金石之交吭氣空頭告身誇人跨子來路老公公聯辔領講鄰和立射溜溜轉隸禦隆盛緑蓋漫無邊際門垣囊裡盛錐仆滅親離衆叛權便掃地夫手狀四極厮殺逃釋擿擋推幹就濕吳光劍吳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