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麛卵的意思、麛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麛卵的解釋

(1).幼鹿和鳥卵。泛指幼小的禽獸。《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穎達 疏:“麛乃是鹿子之稱,而凡獸子亦得通名也。”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草木斬伐有時,麛卵不得妄犯。”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況乎四時之禁,毋伐麛卵;三驅之禮,不取順從。”

(2).泛指捕殺生物。《周禮·地官·迹人》:“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鵝鴨》:“此卵既非陰陽合生,雖伏亦不成雛;宜以供膳,幸無麛卵之咎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麛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基本釋義

    “麛”指幼獸或未長角的鹿類,“卵”即鳥蛋。合稱泛指幼小的動物與未孵化的禽蛋,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自然生命的保護觀念。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麛卵”強調“不傷未成之生物”,體現古代生态倫理。

  2.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下》:“士不取麛卵”,意為士人不獵取幼獸與鳥蛋,反映先秦時期對生物繁衍的重視。漢代鄭玄注疏進一步解釋:“麛,鹿子也;卵,鳥卵也”,強調其具體指代對象。

  3. 文化内涵

    “麛卵”在古代法律與倫理中象征節制與可持續觀念。如《淮南子》記載“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與“不取麛卵”思想一脈相承,成為傳統生态智慧的典型表達。

  4. 現代應用

    當代研究中,“麛卵”常被引為古代環境保護意識的例證。例如《中華傳統文化關鍵詞》将其納入“天人合一”思想體系,說明其文化價值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麛卵”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麛”(mí):指幼鹿,後引申為一切幼獸的泛稱。
    • “卵”:指鳥類的卵,泛指未孵化的禽類後代。
      組合意為“幼獸與鳥卵”,代指幼小的禽獸。
  2. 引申義
    在古籍中常引申為“捕殺生物”,尤其指對幼小生命的獵取行為。


二、曆史語境與應用

  1. 古代禮制規範

    • 《禮記·曲禮下》規定:“士不取麛卵”,即士階層不得捕獵幼獸或取鳥卵,反映先秦時期的生态保護意識。
    • 孔穎達疏注解釋:“麛是鹿子之稱,凡獸子亦通名”,說明該詞涵蓋所有幼獸。
  2. 文獻用例

    • 南朝沈約《均聖論》:“草木斬伐有時,麛卵不得妄犯”,強調節制利用自然資源。
    •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毋伐麛卵”,延續對幼小生命的保護觀念。

三、現代意義

該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但作為古漢語詞彙,常見于文獻研究或生态倫理讨論中,體現古代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擴展解析,可參考《禮記》《周禮》及《齊民要術》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掰謊百順千隨儤賀包龍圖報數邊疆編掜表托筚門閨窦並湊博望槎不詳不言而喻讒蠱赤漢疇曩疇咨之憂純至踔絶大豫舞達尊雕盤邸肆東扶西倒鬥美誇麗杜嘿法理訪舊煩勞粉頸撫躬革脈龜鶴遐壽憨真畫憑靧面鹘鸰眼佳釀極古窮今系繩局跳開涖連仍煉油獵戲戾謬林産迷藏普通話起動電流砂石身首異地釋詞誦功訟廳帑椟往渚還汀下客閑口弄閑舌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