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m too high;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骛:通“務”,追求。喜歡追求高遠的目标。形容人不切實際而自命不凡
不可徒托空言,并且不可好高骛遠。——清· 吳趼人《痛史》
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标。語出《宋史·道學傳一·程颢》:“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有許多書她是看不懂的……可是青年人熱烈的求知欲望和好高骛遠的勁頭,管它懂不懂,她還是如饑如渴地讀下去。” 秦牧 《藝海拾貝·<畫蛋·練功>》:“必須打好基礎,才能夠建造房子,這道理是很淺顯的。但是好高骛遠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好高骛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ào gāo wù yuǎn,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好”指喜歡,“骛”意為追求,“高遠”表示不切實際的高目标或遙遠境地。整體指脫離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标,形容人做事不踏實、急功近利。
引申義:
常用于批評那些輕視基礎、盲目追求虛高目标的行為,含貶義。
文獻來源:
《宋史·道學傳一·程灏傳》提到:“病學者厭卑近而骛高遠,卒無成焉。”
意為:學者若厭惡基礎而追求虛高目标,最終将一事無成。
典故示例:
如提到的趙生故事:他渴望拜名師快速成名,卻忽略踏實學習,最終失敗。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或狀語(例:“不可好高骛遠”)。
現代例句:
近義詞 | 反義詞 |
---|---|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 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
該成語強調務實的重要性,提醒人們避免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過高目标。其核心思想與“腳踏實地”形成鮮明對比,常用于教育、職場等場景的勸誡。
《好高骛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追求過高的目标,超出現實的範疇,有時候也指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者企圖。
《好高骛遠》這個成語由3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好高骛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好高鄔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按照當時的寫法,《好高骛遠》成語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好:口+女字旁
高:高字頭
遠:辵+袁字旁
他總是好高骛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
【别人正在浏覽】